远洋过客从小钟爱帆船,憧憬周游世界,近20年来得以到世界各地走马观花,学习文化、艺术、宗教、音乐、历史,更醉心于美丽的大自然。谨借此一角,与朋友们分享。

Galleries: "欧洲" or "北欧" or "希腊" or "西欧" or "西班牙"

今天是复活节,本来对基督教的历史知道得很少,但今年二月在罗马期间到梵蒂冈博物馆去了两次,也进圣彼得大教堂朝圣两次。通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我们突然添了不少关于基督教的知识,不过这一切没有传教的那种气氛,米开朗基罗是用艺术给人们讲述了整个基督教的历史。

对我来说最吸引人的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汀礼拜堂(Sistina Chapel)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窿、还有他年轻时创作的《哀悼基督》云石雕像。

今天在这里只放上几张圣彼得大教堂的照片,有关说明在维基百科上都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解释。

圣彼得大教堂中央

圣彼得大教堂的穹窿

24岁时创作的《哀悼基督》云石雕像,在圣彼得大教堂主厅内。

《哀悼基督》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据说他认为既然圣母是纯洁崇高的化身,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就一定能避免岁月的折磨和世事的毁损,所以她能保持青春的鲜丽,这也是为什么圣母的面孔如此年轻的原因。

借用中国艺术网的描述:“大理石在米开朗基罗榔头和凿子下十分柔顺,他随心所欲地雕刻出光滑的人体和折褶繁复的衣纹,透过细微的动态表情,窥视到雕像内在的情感。在这里完美的雕刻技巧已完全融化在 艺术形象之中,雕刻家赋予大理石以鲜活的生命。” --中国艺术网http://www.86art.net/art/hl/sjhl/ds/200709/20070918210140.html

另外可参见英文版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elangelo,很可惜中文版维基百科对米开朗基罗的介绍十分简单,而且没有《哀悼基督》云石雕像的中文版。

By • Galleries: 游记, 欧洲

[前言:关于柏林墙已经在去年在此贴过一些照片,见:柏林:历史的见证 (1)柏林墙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09/1
去年9月在柏林去以后写下一小段文字,(文中参考过好几个文献,当时没有详细记录来源,恕不在此列举),那是同一年中第二次去柏林开会,也是第三次到柏林。今天庆祝柏林墙的倒塌20年,特别拿出来做个纪念。]

2008年9月底女儿开始在柏林念环球卫生( Global Health) 硕士,是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和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联合医学院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说来话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柏林只有一个“柏林大学”,原先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 (Friedrich-Wilhelm-Universität),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 冷战前已经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几乎囊括了二战前所有诺贝尔奖的三分之二。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诸如:爱因斯坦、普朗克,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施莱马赫,萨维尼、马克思、恩格斯、舒曼、费尔巴哈、海涅、俾斯麦、库尔特•图霍尔斯基等。 而大学师生也很骄傲地以拉丁文“柏林大学”(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称。

但1948年苏联占领东柏林后,位于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的柏林腓特烈•威廉大学划归东柏林,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管治。原先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为了追求学术自由而出走,在西方阵营的支持下又在西柏林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作为西德学术重镇,以自由、民主的学风著称,或多或少也取代了原柏林大学的地位。而原先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的柏林大学则于1949年改名为目前的柏林洪堡大学,以纪念大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兄弟。

图1:现在的洪堡大学主楼,一上楼梯,迎面而来马克思语录。不认识德文,但认识他的名字:

[update: 原文:哲学家只是局限于以不同的方式去解释这个世界,但现在需要的是实际去转变这个世界--马克思。]

图2:洪堡大学主楼二楼,整个楼梯上都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肖像,几十个, 真了不起啊。上面照片里的那些年轻人, 在这样的学校里,该受到多少鼓舞。

两德统一十多年后,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合作,两所学校的医学院于2003年合并成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院。这是欧洲最大的集医学研究、教育和医院为一体的医学机构,已经出过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下属约85个医院和55个研究所。其中夏里特医院成立于1710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专职人员有12800之多。

[有关柏林的照片和说明,见本博客上的:
柏林:历史的见证 (1)柏林墙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09/1
(2)Libeskind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12/2-libeskind-jewish-museum
(3)轰炸后的大教堂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20/3
]

By • Galleries: 西欧

地点:西班牙,巴塞罗那。时间:1905年到1907年
这是安东尼 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最杰出的住宅设计作品之一,巴修之家 "Casa Batlló",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我在巴塞罗那的一个月间两次买票进去参观(16欧元一张),在这童话般的现代派艺术建筑中每每感叹不已,在外面大街上坐下来细细欣赏多次,还在夜间来看灯光下的巴休之家,总共不下十次,仍然是流连忘返。


1 从街上看二楼主厅。整个大楼里里外外没有直线,只有曲线和曲面:

2 从街上看造型独特的阳台和彩色瓷砖贴的美丽墙面:

3 屋内的主厅有一面大窗,面向大街,为了避免阳光过强,最上面用了彩色玻璃,越往里光线越柔和,而且呈现不同的色彩:

厅内的天花板是海洋波浪的形状,自然流向曲线曲面的厅门:

4 房顶的设计将各家烟囱集中到一起并赋予奇特美丽的造型。顶部圆球除了有画龙点睛之美,还有很实用的考虑:挡雨,而且通风:

5 烟囱外形美观,曲面全用马赛克贴面:

6 房顶一角:

7 房顶上面向大街的一面,上面是一条龙的脊背,旁边是十字架:

在楼顶上看龙背的侧面:

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sa_Batll%C3%B3

背景资料“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出生在南加泰罗尼亚,现代派运动中最出名,最具创造力、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作品奇特而又美轮美奂。他对色彩、材料以及各种曲线的运用精妙娴熟,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奇妙、最富观感的建筑,为西班牙巴塞罗那城注入了独特的韵味,也为20世纪建筑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的建筑物矗立在巴塞罗那的角角落落,时至今日,这些建筑物已成为巴塞罗那的象征。
当地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西班牙总理名字,但没有人不知道高迪,建筑师如此深入人心恐怕世界范围也绝无仅有。”--摘自<西行记(10)高迪的房子>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064914.html

By • Galleries: 游记, 西班牙

Roman Aqueduct in Segovia, Spain. -- Constructed betwee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st Century CE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2nd Century. Now with the old town of Segovia, it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Half hour fast train ride from Madrid.

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不远的Segovia是保存完好的一个古城,高速火车半个多钟头就到了。除了宏伟的大教堂外,这里还有被迪斯尼借去的白雪公主的城堡的原型。不过,我们去那里完全是因为那里有个保存很好的古罗马水渠,我们戏称之为‘红旗渠’,不同的是,这是有两千年历史的桥式水渠,已经列入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单。
最好的照片还是从维基百科借来的,先拿来展示阵容:(This image is the only one borrow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Aqueduct_of_Segovia. The rest are ours.)

还是6月初,这天已经有40度高温,顶着烈日匆匆照了几张。
View of the aqueduct from below

Detail

被迪斯尼借去的白雪公主的城堡的原型 (Alcazar of Segovia):

宏伟的大教堂一角 (Segovia Cathedral):

从城堡远眺大教堂:

资料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Aqueduct_of_Segovia

By • Galleries: 游记, 西班牙

这两周正是诺贝尔奖公布之时,碰巧前两周到斯德哥尔摩去了几天,除了自己抽空去参观议会大厦、想象诺贝尔奖宴会的喧嚣场景外,没想到还被邀请到金和平(Golden Peace)餐馆用餐,这个餐馆的本地名称是Den Gyldene Freden, 1722年修建,是现存的瑞典最古老的trevan(小酒馆小客栈)。几经易手,300年不衰,据说现在为瑞典科学学院(Swedish Academy)所有,每个星期四晚上,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们会在这里用餐,讨论当年诺贝尔奖人选,当然他们肯定不会在我们就餐的那间屋子里啰。我是星期二到的,所以也没撞上那些评委,我们当然也没有讨论今年的诺贝尔奖人选问题。
远眺老城(Old Town)(这张是2005年夏天照的,将3张照片拼接而成)主要老城在左边:

老城(Old Town)一角:

老城所在的岛上有皇宫和艺术博物馆

下面的照片有些是从餐馆的网站那里借的。网址在:http://www.gyldenefreden.se/
Den Gyldene Freden餐馆大门,原来就是如此朴素、简单:

Den Gyldene Freden餐馆门口的旗帜:


一楼的座位:

可能这就是委员们专用的房间:

有关议会大厦的图片等有空再上传。

By • Galleries: 游记, 北欧

今天从电视上看到男子马拉松比赛的实况转播,借景见到熟悉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感到十分亲切,从上空拍摄的校园特别美丽。几天前女子马拉松实况转播中特地摄了未名湖一带,当天小雨,空气清新,图像特别清晰。总之,那种感觉是特别的好啊!

当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进入鸟巢时,从电视中可以听到一片欢呼声,相信大多数是中国观众,他(她)们是为一个成功的奥运会在欢呼,是在展现重在参与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

2004年雅典奥运会曾经启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帕那辛纳克体育场作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1896年在希腊的雅典举行,历时十天(4月6-15日),大约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帕那辛纳克体育场Panathinaiko Stadium 的希腊名字叫Παναθηναϊκό στάδιο,该体育场又被称为Kallimarmaron,意思是漂亮的大理石, 全部用雅典附近的喷特里山(Mount Penteli)开采的大理石材料建成,据说也是唯一一个全部用大理石建造的大型体育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也起用了这个体育场作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

我们是在2007年3月的一个早晨参观这个体育场的,游客只能在外面欣赏,无法体验坐在大理石凳上的感觉。下面这张全景中可以看到奥运五环。

放大一点看五环:


没法走近,不知道这几块碑上刻的是什么...

不过也可能是希腊文,走近了还是看不懂!

借用了一张网上的全景照片:

照片说明和出处:Panorama of the 1896 Olympic Stadium taken in July 2007. Photos taken with a Canon SD750 and combined with Autostitch. Taken by [http://www.patik.com/photos/ Craig Patik].
1896年的奥运会照片


照片说明和出处: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896 Summer Olympics.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1896_Olympic_opening_ceremony.jpg

By • Galleries: 游记, 希腊

03年六月份在纽约时有幸听过Daniel Libeskind在哈佛俱乐部的演讲,关于他为世贸大厦Ground Zero所作的设计,当时就想好到柏林后首先要去看的就是令他一举成名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
大家在看到这个博物馆的外形时,一定对这个好像是伤恒累累的建筑感到好奇,在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些特别的建筑,Liberskind要求参观者在参观时根据他的思路去想象,每个从博物馆出来的人都要深深出一口气,在感到无比压抑之后更加感谢自由和和平的生活。

从里面看对面墙壁:

Holocaust塔:
--这里正是关在犹太人集中营里的并惨遭杀害的犹太人叫天天不应的境况的写照。 (这两张照片是借来的,我加了中文注解,来源见下面网址。)

Void纪念塔:
-- Void在英文中是对那种绝对的空旷而言的,Void比empty来说分量要重得多。为了说明在历史的某一段德国和欧洲中没了犹太人,这个博物馆中有六个voids,其中有的根本容不下人或无法进去,最后一个则是几层楼高的一个空塔,水泥地面上铺满了大大小小铁铸的人面,在哭喊或沉默。

花园’:
博物馆有一条通道通向外面的花园,象征着许多犹太人逃出纳粹手掌心投向其他国度,其中还有一些逃到中国上海。这个花园有49根水泥石柱,代表着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除了中间一柱是以色列的土外,其它48根都是灌的柏林的土,‘花园’的路面是坎坷不平的水泥石头,且是倾斜的,在那里感到这好像是神经病人的作品,世上绝不会有第二个地方会做这样的‘花园’

且不说同情不同情犹太人,单从他们那种精神,我们总能见到值得佩服的东西。在这个博物馆中,凡是能找到的历史材料都做成了展览物件或多媒体材料,从两千年前开始直到二战。对所有被杀害的犹太人、在哪个城市或乡村有多少人,都统计得清清楚楚,许多的个人遗物,家庭照片,一一展现在特制的橱窗中。想想我们中国人被日本人杀了多少,不说去弄清楚,就说把这历史事实代代相传下去,现在看来也挺困难了。
参见:http://www.daniel-libeskind.com/projects/show-all/jewish-museum-berlin/

By • Galleries: 游记, 欧洲

引言
走在柏林大街上,每个建筑和每条街道都让你联想到历史,猜想这里曾是东柏林还是西柏林,这是哪个统治时期的产物... 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经历过拿破仑的占领、希特勒的统治、二战的轰炸、以及长达近三十年的冷战下的分割。
今天的柏林,既向人们描述历史,又向世界展现未来。柏林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里面有3000年前的文物,柏林又有近十年内在统一之后邀请各国设计师设计修建的建筑,它们则充满了创造的活力,代表着新一代建筑风格-- 那种有点发狂的、让人找不出历史影子、找不出建筑学派特色的风格。但正是这种过去和现在的融和,这种世界各种风格的汇聚,使柏林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最能容忍一切的大都市。

昔日柏林墙:

边防检查站:

离境警告:

抬头看看是美军还是苏军就知道是在东边还是西边了

后记:周末在宾州参观了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并建筑的Kentuck Knob, 看到房屋主人Hagan的当代雕塑园中,有一段柏林墙,因此将03年8月在柏林拍的柏林墙图片等放到这里。
下面几篇:
(2)Libeskind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
(3)轰炸后的教堂
(4)来点轻松的:街头拾零

By • Galleries: 欧洲

爱琴海岛屿有很多小教堂,Patmos 岛上除了有公元11世纪建起的圣约翰寺院,还有几百个小教堂。以下这些照片是在在Mykonos岛,Patmos 岛, 和Santorini岛上照的。蓝天下的白色建筑,蓝色或红色的教堂圆顶,形成了爱琴海Cyclades一带的民间建筑风格。

By • Galleries: 游记, 希腊

看到这张图片的人都会问,这么美丽的地方,在哪里?追寻这个神话般的小城,我们乘船来到希腊爱琴海中的圣托里尼岛(Santorini)...

Santorini这一带原来是个一个整块的岛,包括图中所有的中间的岛和旁边的一圈的岛,(因此叫做Cyclades)。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现在这样的样子,中间的New Burn (Nea Kameni) 是含火山口的岛,有8次喷发,所以上面有多个口,不同颜色的岩石,无人居住。旁边最大的岛上有著名的Thira (Fira)城,古Thira城正得到开发。据说这里的海底就是传说中失去的Atlantis。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http://www.ncmr.gr/submarinemove2007/geology/about%20Santorini%20Volcano.htm)

去火山的人不多,因为知道要爬山,而且不好走。小船专门开到New Burn(后几次喷发形成)和Old Burn (Polia Kameni,最早火山爆发后出水的礁石)之间的水域,让大家游泳。当时才3月份,海水才在17,18度,所以除了一个勇敢的高中生外,没人敢跳下去。那里的水因为火山岩石中的矿物质而呈绿色。

从New Burn火山看远处的Thira城(山顶上白色的一片),山下可见海洋钻石号停泊在离港口有一段距离的海湾中:

当时出于好奇,我还把小船上的标有海水深潜度的水域图照了照片:

从Thira城往下看,可以见到停在海湾的海洋钻石号:

小城都是典型的Cycladic建筑,很美,就像童话世界一样。在街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窗户’,好像打开窗就跳到海里去了:

其实进去后就是下去的楼梯,到下面的房子‘里’去的。

不瞒你说,俺就是因为看了第一张图片和一个讲Thira考古新发现的imax影片被吸引到那里去的,可是这两个地方在岛的另两端,太远,还是没看到,只好下次再去,再去就要住下来一天!

By • Galleries: 游记, 欧洲, 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