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过客从小钟爱帆船,憧憬周游世界,近20年来得以到世界各地走马观花,学习文化、艺术、宗教、音乐、历史,更醉心于美丽的大自然。谨借此一角,与朋友们分享。

Galleries: "游记" or "亚洲" or "中国" or "新加坡" or "南美洲" or "欧洲" or "北欧" or "希腊" or "西欧" or "西班牙" or "非洲"

今天是复活节,本来对基督教的历史知道得很少,但今年二月在罗马期间到梵蒂冈博物馆去了两次,也进圣彼得大教堂朝圣两次。通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我们突然添了不少关于基督教的知识,不过这一切没有传教的那种气氛,米开朗基罗是用艺术给人们讲述了整个基督教的历史。

对我来说最吸引人的是米开朗基罗为西斯汀礼拜堂(Sistina Chapel)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窿、还有他年轻时创作的《哀悼基督》云石雕像。

今天在这里只放上几张圣彼得大教堂的照片,有关说明在维基百科上都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解释。

圣彼得大教堂中央

圣彼得大教堂的穹窿

24岁时创作的《哀悼基督》云石雕像,在圣彼得大教堂主厅内。

《哀悼基督》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据说他认为既然圣母是纯洁崇高的化身,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就一定能避免岁月的折磨和世事的毁损,所以她能保持青春的鲜丽,这也是为什么圣母的面孔如此年轻的原因。

借用中国艺术网的描述:“大理石在米开朗基罗榔头和凿子下十分柔顺,他随心所欲地雕刻出光滑的人体和折褶繁复的衣纹,透过细微的动态表情,窥视到雕像内在的情感。在这里完美的雕刻技巧已完全融化在 艺术形象之中,雕刻家赋予大理石以鲜活的生命。” --中国艺术网http://www.86art.net/art/hl/sjhl/ds/200709/20070918210140.html

另外可参见英文版维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elangelo,很可惜中文版维基百科对米开朗基罗的介绍十分简单,而且没有《哀悼基督》云石雕像的中文版。

By • Galleries: 游记, 欧洲

去年8月在米兰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壁画原作,我们去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圣母感恩修道院)三次才得到票,因为每30分钟只让进25人,而通常票都提前两个月预订出售一空。
这个15世纪的原作已经有很多地方模糊不清,似乎也得到一些修复,我们猜想也许不久原作就不会再这样开放了(那面墙壁没有玻璃隔层保护)。 里面不让照相,这里借来一张作纪念。这是2009年见到的最最珍贵的艺术作品。

以上圖片來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Last_Supper_(Leonardo_da_Vinci)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Last supper (Italiano: Il cenacoloz) 1495-1498

虽然与大师相隔500年,面对他的巨作,却感觉能听到他的呼吸,甚至仿佛能看到他站在那里工作。

虽然从很多地方见到过对这幅画的介绍,但是一旦站在这里,还是会感到震惊。。。。。。

Leonardo da Vinci, Last Supper
pre-WWII photograph of the refectory of the Convent of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Milan

以上圖片來自http://witcombe.sbc.edu/davincicode/leonardo-last-supper.html

然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对这幅画的保护,几百年里的曲折经历和画面本身的修复都比不上二战中的惊险。从介绍里得知,1943年二战中英美联合空袭米兰前夕,该修道院和文化保护的热心者们奋战几天,将这面墙上上下下用沙袋维护起来,整个加上了一层隔墙。1943年8月15日修道院有多处被炸毁,但幸存部分竟包括这面墙壁!从图中可以看到,相差不到一米的地方都被毁了。而且,沙袋的保护使得壁画没有受到残骸和尘土的影响。不管怎样,那种情形简直是不堪回首。


以上圖片來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Last_Supper_(Leonardo_da_Vinci)

By • Galleries: 游记

[前言:关于柏林墙已经在去年在此贴过一些照片,见:柏林:历史的见证 (1)柏林墙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09/1
去年9月在柏林去以后写下一小段文字,(文中参考过好几个文献,当时没有详细记录来源,恕不在此列举),那是同一年中第二次去柏林开会,也是第三次到柏林。今天庆祝柏林墙的倒塌20年,特别拿出来做个纪念。]

2008年9月底女儿开始在柏林念环球卫生( Global Health) 硕士,是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和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联合医学院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说来话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柏林只有一个“柏林大学”,原先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 (Friedrich-Wilhelm-Universität),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 冷战前已经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几乎囊括了二战前所有诺贝尔奖的三分之二。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诸如:爱因斯坦、普朗克,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施莱马赫,萨维尼、马克思、恩格斯、舒曼、费尔巴哈、海涅、俾斯麦、库尔特•图霍尔斯基等。 而大学师生也很骄傲地以拉丁文“柏林大学”(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称。

但1948年苏联占领东柏林后,位于菩提树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的柏林腓特烈•威廉大学划归东柏林,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管治。原先柏林大学的部分师生为了追求学术自由而出走,在西方阵营的支持下又在西柏林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作为西德学术重镇,以自由、民主的学风著称,或多或少也取代了原柏林大学的地位。而原先名为腓特烈•威廉大学的柏林大学则于1949年改名为目前的柏林洪堡大学,以纪念大学的创始人、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兄弟。

图1:现在的洪堡大学主楼,一上楼梯,迎面而来马克思语录。不认识德文,但认识他的名字:

[update: 原文:哲学家只是局限于以不同的方式去解释这个世界,但现在需要的是实际去转变这个世界--马克思。]

图2:洪堡大学主楼二楼,整个楼梯上都是诺贝尔奖得主的肖像,几十个, 真了不起啊。上面照片里的那些年轻人, 在这样的学校里,该受到多少鼓舞。

两德统一十多年后,两所“柏林大学”逐渐开始合作,两所学校的医学院于2003年合并成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院。这是欧洲最大的集医学研究、教育和医院为一体的医学机构,已经出过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下属约85个医院和55个研究所。其中夏里特医院成立于1710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专职人员有12800之多。

[有关柏林的照片和说明,见本博客上的:
柏林:历史的见证 (1)柏林墙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09/1
(2)Libeskind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12/2-libeskind-jewish-museum
(3)轰炸后的大教堂 http://blogs.vistaview.org/yuanyang/2008/06/20/3
]

By • Galleries: 西欧

地点:西班牙,巴塞罗那。时间:1905年到1907年
这是安东尼 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最杰出的住宅设计作品之一,巴修之家 "Casa Batlló",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我在巴塞罗那的一个月间两次买票进去参观(16欧元一张),在这童话般的现代派艺术建筑中每每感叹不已,在外面大街上坐下来细细欣赏多次,还在夜间来看灯光下的巴休之家,总共不下十次,仍然是流连忘返。


1 从街上看二楼主厅。整个大楼里里外外没有直线,只有曲线和曲面:

2 从街上看造型独特的阳台和彩色瓷砖贴的美丽墙面:

3 屋内的主厅有一面大窗,面向大街,为了避免阳光过强,最上面用了彩色玻璃,越往里光线越柔和,而且呈现不同的色彩:

厅内的天花板是海洋波浪的形状,自然流向曲线曲面的厅门:

4 房顶的设计将各家烟囱集中到一起并赋予奇特美丽的造型。顶部圆球除了有画龙点睛之美,还有很实用的考虑:挡雨,而且通风:

5 烟囱外形美观,曲面全用马赛克贴面:

6 房顶一角:

7 房顶上面向大街的一面,上面是一条龙的脊背,旁边是十字架:

在楼顶上看龙背的侧面:

参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sa_Batll%C3%B3

背景资料“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1852-1926),出生在南加泰罗尼亚,现代派运动中最出名,最具创造力、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作品奇特而又美轮美奂。他对色彩、材料以及各种曲线的运用精妙娴熟,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奇妙、最富观感的建筑,为西班牙巴塞罗那城注入了独特的韵味,也为20世纪建筑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的建筑物矗立在巴塞罗那的角角落落,时至今日,这些建筑物已成为巴塞罗那的象征。
当地老百姓可能不知道西班牙总理名字,但没有人不知道高迪,建筑师如此深入人心恐怕世界范围也绝无仅有。”--摘自<西行记(10)高迪的房子>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064914.html

By • Galleries: 游记, 西班牙

今天人类在庆祝阿波罗11号登月40 周年,大家可曾注意到,Neil Armstrong (图中编号#1)是俄亥俄土生土长的 (born 1930-08-05, Wapakoneta, Ohio),他是阿波罗11号的指挥员,后来是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一。

举世闻名的怀特兄弟是俄亥俄的Dayton(中文翻译为代顿)长大的孩子, 没有他们,就没有飞行史。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空军博物馆在Dayton的原因吧。

俄亥俄是骄傲的飞行家、航天员的摇篮,John Glenn (图中编号#8)是最早上orbit的宇航员,后来70多岁又乘航天飞机回到太空,我们附近的位于克里夫兰的NASA研究中心就叫Glenn Center。

至今为止,俄亥俄共养育出了24位航天员,其中Carl Walz (图中编号#22)是我们大学物理专业毕业的,曾在太空舱呆了6个半月,并在太空行走共11小时52分钟。
图片来源:http://www.nasa.gov/centers/glenn/about/bios/ohio_astronauts.html(不好意思,乘机吹吹牛。)

这个图片索引很有意思,很实用,值得推广。
(俺有两个得意的学生在Glenn Center的图书馆工作,为她们感到骄傲。)

By • Galleries: 游记

Roman Aqueduct in Segovia, Spain. -- Constructed betwee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st Century CE a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2nd Century. Now with the old town of Segovia, it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Half hour fast train ride from Madrid.

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不远的Segovia是保存完好的一个古城,高速火车半个多钟头就到了。除了宏伟的大教堂外,这里还有被迪斯尼借去的白雪公主的城堡的原型。不过,我们去那里完全是因为那里有个保存很好的古罗马水渠,我们戏称之为‘红旗渠’,不同的是,这是有两千年历史的桥式水渠,已经列入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单。
最好的照片还是从维基百科借来的,先拿来展示阵容:(This image is the only one borrow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Aqueduct_of_Segovia. The rest are ours.)

还是6月初,这天已经有40度高温,顶着烈日匆匆照了几张。
View of the aqueduct from below

Detail

被迪斯尼借去的白雪公主的城堡的原型 (Alcazar of Segovia):

宏伟的大教堂一角 (Segovia Cathedral):

从城堡远眺大教堂:

资料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Aqueduct_of_Segovia

By • Galleries: 游记, 西班牙

08年冬至那天特冷,会议完后没忘记吃饺子。&#58;&#41;
第二天稍微暖和了一点,北京万里晴空,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在三位人大博生的陪伴下我们参观了奥林匹克主要馆场,坐在水立方里看着那清澈的水池浮想联翩。鸟巢水立方的图片到处都是,所以这里就不再登载,只是将一奇观与好友分享。

正午时我们正好在奥运会地铁站那一带欣赏,(此时地铁实际上不通),“出站”后往上走,站在楼梯上往下一看,正好看到正午日光下的那些刻在玻璃墙上的表现奥运项目的中国篆字形图像透过玻璃映在地上:

再一看,这些影子形成一连串篆字形图像,不长不短、不偏不倚,真是绝了。


过了一会儿,影子就开始变斜,也渐渐变短,这一条线就不如原先的好看了。

同学们说奥运会会址也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加上冬至,所以正午时那些影子*正*得恰到好处、*长*得恰到好处、也*联*得恰到好处。
要是有机会,明年冬至时再到北京去看,希望那天也是万里晴空啰。

小知识链接:冬至一般出现在阳历12月22日,而今年12月21日20时04分,太阳垂直射向南半球南回归线,在我国24个节气中,这天就被称为“冬至”,因此今年冬至要比常年提早一天。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的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日影最长。在冬至后,北半球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2008)(中国天气网

By • Galleries: 游记, 中国

几年前的冬季与xiaoping一家和另一家北大77朋友到西部一趟,其中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的那一部分最令人难以忘怀。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冬天大峡谷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大雪之后,格外壮观。

大峡谷面积达到2700多平方公里,裂痕长达446公里,宽度达到20-30公里,深度1800米-2000米。"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 美国作家约翰·缪尔1890年游历了大峡谷后所写。

见识西部牛仔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像在西部牛仔电影中那样走了一遭。那天乘坐那有百年历史的火车进山,火车晃晃悠悠,时速只有30-40 mile,单程为两小时。回来的路上,大家都有点疲倦,车厢里的气氛不像进山时那么轰轰烈烈。正在昏昏欲睡之时,忽然听到外面几声枪响,只见原野上有几个牛仔骑马挎枪在火车前后奔来奔去,以‘劫持’我们的火车,然后他们乘车速慢下来时,跳上火车,开始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抢劫’,还没进到我们车厢时,大家开玩笑说等牛仔来了交什么出去,前面座位上的女士马上说,'我将最先把我的wedding ring交出去',那老公是哭笑不得。两个蒙面牛仔走到我们车厢,大家一阵快乐的尖叫,纷纷摄影,牛仔们用手指把手枪弄得转来转去的,很有水平,有的小孩把一分钱交到牛仔手上,算是经受一下被‘抢’的经历。牛仔们继续向其它车厢走去,刚刚离开,便又有装成西部警察的牛仔进来,孩子们便大叫,‘他们往那个车厢去了!',警察说,'看你们个个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像没有人遭抢嘛。'其实这是与这套上山的旅游计划套在一起的表演,真是有惊无险的一个西部列车行程。

我们是买的AAA的一个package,开车到一个叫Williams的小镇,住两晚。我估计整个镇子的人就是为大峡谷旅游而工作,第二天早上火车出发前,先有一个短小的西部牛仔‘片’由三位牛仔演出。火车出发时,站台上站满了挥手欢送的人--他们都是车站各种服务业的工作人员,专门要在火车出发和回来时出来站到站台上作挥手动作。我们第三天又自己开车上去看雪后景色,还好路上没有遇到真正的牛仔。

回来的飞机经过大峡谷上空,机长特地通知了乘客,让大家好好欣赏并照相,这也是又一份意外的惊喜!

看见顶部的temple没有?鬼斧神工!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罗拉多河经过数百万年以上的冲蚀而形成,色彩斑斓,峭壁险峻。1979年大峡谷被列入世界遗产。在许多非权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观列表上都有大峡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管理。大峡谷总长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米,宽度从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罗拉多高原抬升时,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层层沉积岩,由此形成了大峡谷。将近20亿年来的地质变迁史一览无余。”--维基百科“科罗拉多大峡谷”条目

By • Galleries: 游记, 美国

非洲企鹅

11/21/08 16:22

天一冷,就想到企鹅了,那些在<企鹅的长征>中出现的皇帝企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大家都很耽心它们的未来,在环球变暖的趋势下,它们能生存吗?前两年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有不少人还去了南端,但是回来说没看到企鹅,很失望。我想也许要到南极去看才能见到企鹅。

去年年初,朋友的儿子到南非开普敦学习三个月,寄来了非洲企鹅(African Penguins,又叫黑脚企鹅)的照片,这些小个子企鹅真可爱。这促使我们更要亲自去看看它们。

去年8月是我们的夏天,非洲的冬天,到了南非开普敦的第一天我们就专门去看了非洲企鹅的殖民地。这批企鹅是自己移民到开普敦的,才10来年,从几对发展到几千对,可能已经是新的一代了。

海边有四只小家伙想到水里去闯闯,吵吵闹闹,站了队下去,结果浪一来就都退回来了。可能还太小,等到二月大家都下海时它们也该长大了,能自食其力了吧。

游人现在不能随便下到它们的领地去了,只能在上面看,这个小家伙现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呢:


关于非洲企鹅的说明:(它们只有皇帝企鹅Emperor Penguins的一半高。)

仔细打量一下,看见那眼睛旁的粉红色的一圈了吗?

进入20世纪初时,由于对企鹅蛋的人为的夺取,非洲企鹅总数降到原来的10%,几乎灭绝,现在移民到开普敦的一批似乎得到较好的保护,所以越来越多搬家到这里来了。但是企鹅们在海上还是会受到人为的和其它动物的捕杀,在陆地上,则甚至受到家猫、野猫、獴、狗的威胁。
更多资料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African_Penguin

By • Galleries: 游记, 非洲

星期天下午抽空到会议附近的Phillips Collection看了该馆的收藏,碰巧有个特殊的展览,是Christo and Jeanne-Claude的最新的环境艺术作品-- Over the River -- 设计和过程展览,这个项目从选址、定址、试验到今天已经16年了,还在安装过程中,完工后,在科罗拉多州的阿肯色河上空人们可以看到一条银色的飘带,盘绕在山脚:

人们也可以在河上泛舟,透过这层银色的飘带仰望蓝色的天空,欣赏奇特的蓝天白云。

图像来源: http://www.overtheriver.org/art/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同年同月同日的生日,已经71岁,(不久前本博客在这里曾介绍过他们的环境艺术作品)。两人手牵手做出了这么多举世无双的杰作,让人在感叹作品的同时更加敬佩这对伟大的艺术家。

By • Galleries: 游记, 美国

白兰地瀑布在附近的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Park 国家公园,以前叫Cuyahoga Valley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 国家休闲地,后来改称国家公园了. 当然这跟别的著名的国家公园不能比,没有什么特色,但是自然美景还是不少的。我们开车过去才要15分钟。我常常去那里,想讨点灵气,得点灵感。很多人到那里去骑车或者hike,顺便来个野餐,冬天在两个滑雪场滑雪,春夏秋冬,各有特色。
秋刚到,往往就会来一场寒潮,然后老天就会发善心,给我们秋高气爽的美丽的秋天。阳光下的瀑布和溪流是那么美丽,不敢独自欣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于白兰地瀑布,请参见行旅日志主人xiaoping的博文:小景自有宜人处

By • Galleries: 游记

秋天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摆上大南瓜,这一段时间有两个节日,万圣节是十月底,每个居民小区会规定一个日子,让孩子们打扮成各种妖魔鬼怪或者可爱的小精灵,到每家每户敲门要糖。11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除了吃火鸡,还要吃南瓜派。

每天去学校的路上都要开车经过这个无人管理的小市场,是一帮退了休的各行各业的老头老太太们因为喜欢园艺,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在一家人的后院几个英亩地上种上各种植物,收获之后放在两个小棚子里卖。春夏秋三季,有盆栽花草或新鲜蔬果,摆在那里任顾客自己挑,然后顾客自己把钱放在一个罐子里。要找钱的,自己从里面拿钱找给自己,没现钱的,留下一张支票。旁边有计算器和纸袋子方便顾客,还有一个小本本让你帮忙记账。这种‘诚实’买卖系统现在是不多了,所以每每经过那里,总希望他们会继续办下去。

每年这儿的南瓜阵也很好看。这几张照片是在不同年份照的,但是这个光荣传统仍没有变。

..

..

在植物园门口照的几张:

..

..

By • Galleries: 游记, 美国

这两周正是诺贝尔奖公布之时,碰巧前两周到斯德哥尔摩去了几天,除了自己抽空去参观议会大厦、想象诺贝尔奖宴会的喧嚣场景外,没想到还被邀请到金和平(Golden Peace)餐馆用餐,这个餐馆的本地名称是Den Gyldene Freden, 1722年修建,是现存的瑞典最古老的trevan(小酒馆小客栈)。几经易手,300年不衰,据说现在为瑞典科学学院(Swedish Academy)所有,每个星期四晚上,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们会在这里用餐,讨论当年诺贝尔奖人选,当然他们肯定不会在我们就餐的那间屋子里啰。我是星期二到的,所以也没撞上那些评委,我们当然也没有讨论今年的诺贝尔奖人选问题。
远眺老城(Old Town)(这张是2005年夏天照的,将3张照片拼接而成)主要老城在左边:

老城(Old Town)一角:

老城所在的岛上有皇宫和艺术博物馆

下面的照片有些是从餐馆的网站那里借的。网址在:http://www.gyldenefreden.se/
Den Gyldene Freden餐馆大门,原来就是如此朴素、简单:

Den Gyldene Freden餐馆门口的旗帜:


一楼的座位:

可能这就是委员们专用的房间:

有关议会大厦的图片等有空再上传。

By • Galleries: 游记, 北欧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克里斯都 & 珍妮-克劳德)的作品是当代环境艺术(enviromental arts)的最有特色的代表,其项目的难以想象、别出心裁之处,在于将岛屿、桥梁、公共建筑物、海岸线包裹起来,或者在峡谷、山地用无数的颜色鲜艳的帘帐、布伞装饰起来。每一个项目都要用数年时间精心计划、定量制造、动员很多志愿者来安装。 原本熟悉的大地、建筑,经过他们的精心打扮成为面目一新的艺术作品,在大自然中展现其魅力,作品本身也使得大自然得到重新被认识和欣赏的机会。


The Umbrellas, Japan - USA, 1984-91
Photo: Wolfgang Volz ©1991 Christo:

这个艺术项目有意由1880人将3100张大伞在日本Ibaraki 和美国加州同时展开安装工作,在作品中体现两种不同的大地和生活环境。

Vallley Curtain, Rifle, Colorado, 1970-72
Photo: Wolfgang Volz ©1972 Christo:

Wrapped Reichstag, Berlin 1971-95
Photo: Wolfgang Volz, ©1995 Christo:

图像来源:
http://www.nyc.gov/html/thegates/html/photos_others.html
或者从 http://www.christojeanneclaude.net网站上看,选'some artworks'。

几年前有幸目睹一项巨大的环境艺术(enviromental arts)项目: The Gates, (http://www.christojeanneclaude.net/tg.html,2005年2月到3月)。共有7500个4.87米高的宽度不同的gates 遍布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共36.8米(23 miles)长的各条道上。这项目的确为曼哈顿阴冷的冬天带来一道无以伦比的新的风景线。

环境艺术的作品不像其它艺术作品可以长存,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拆除,只有图像等将之记录下来,不少人因此不远万里来到展览地,只求亲临其境,因为其伟大是无法从图片和影片中感受到的。环境艺术作品对环境的要求也是其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些菊黄色的gates如果放到春夏秋天就不可能形成如此强烈的对比。这里有一两张局部照片。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做这些环境艺术没有收政府一分钱,只接受志愿者帮忙,项目完成后全部材料不得再用或变相上市场,全部回收,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的一次教育。Gates因为跨越整个中央公园,将长期以来害怕去120街以上黑人区的纽约人带到了深入黑人区的那一部分公园以及街道,起了很好的消除种族隔阂的作用。

人们说他(她)们下一个项目该是wrap万里长城了。

By • Galleries: 游记

几天来民主党在科罗拉多丹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改变’的热潮,前总统和未来的总统都发表了令人振奋人心的演讲,昨晚的几百人大会被媒体称为"Beyond Rocky",含义很深。

经过丹佛的次数数不胜数,这几张照片是一次从新墨西哥回来时在飞机上照的,远眺落基山脉,其美丽宏伟的姿态也是超出想象的...

050210

By • Galleries: 游记, 美国

今天从电视上看到男子马拉松比赛的实况转播,借景见到熟悉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感到十分亲切,从上空拍摄的校园特别美丽。几天前女子马拉松实况转播中特地摄了未名湖一带,当天小雨,空气清新,图像特别清晰。总之,那种感觉是特别的好啊!

当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进入鸟巢时,从电视中可以听到一片欢呼声,相信大多数是中国观众,他(她)们是为一个成功的奥运会在欢呼,是在展现重在参与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

2004年雅典奥运会曾经启用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帕那辛纳克体育场作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1896年在希腊的雅典举行,历时十天(4月6-15日),大约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帕那辛纳克体育场Panathinaiko Stadium 的希腊名字叫Παναθηναϊκό στάδιο,该体育场又被称为Kallimarmaron,意思是漂亮的大理石, 全部用雅典附近的喷特里山(Mount Penteli)开采的大理石材料建成,据说也是唯一一个全部用大理石建造的大型体育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也起用了这个体育场作为马拉松比赛的终点。

我们是在2007年3月的一个早晨参观这个体育场的,游客只能在外面欣赏,无法体验坐在大理石凳上的感觉。下面这张全景中可以看到奥运五环。

放大一点看五环:


没法走近,不知道这几块碑上刻的是什么...

不过也可能是希腊文,走近了还是看不懂!

借用了一张网上的全景照片:

照片说明和出处:Panorama of the 1896 Olympic Stadium taken in July 2007. Photos taken with a Canon SD750 and combined with Autostitch. Taken by [http://www.patik.com/photos/ Craig Patik].
1896年的奥运会照片


照片说明和出处: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1896 Summer Olympics.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1896_Olympic_opening_ceremony.jpg

By • Galleries: 游记, 希腊

很早就想用地图总结一下去过的地方,先用这个软件试验一下,或许还可以加上些link吧。
软件提供:http://w3.whereivebeen.com/
国家图(蓝色:去过;红色:居住过;橙色:将要去)

城市图 (有些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例如波恩Bonn, 巴黎Paris!)
上载以后城市图变成了列表,没有办法看图了。&#58;&#99;&#114;&#97;&#122;&#121;&#58;

p.s. 编译过程充分反映出地名同义词控制的重要性。有些是当地语言,我们用英语找很不容易,例如图上是 Vien,英文是Vienna;也有的是用了非英文字母吧,例如圣保罗,找São Paulo找不到,变成了So Paulo。 例外有全称,例如法兰克福是Frankfurt am main,要从众多的以Frankfurt开头的名称中选出来。
国家公园跟城市多半无关,但是有些没有列,例如Zion,Yosemite, Shenandoah; 有些列了,Grand Canyon , Death Valley。没有列的,就靠附近的城市名称了。

如果有更好的软件,请吱声。

By • Galleries: 游记

数字敦煌

07/06/08 20:40

今天纽约时报有一篇很好的关于敦煌石窟及其保护的文章,Buddha’s Caves (By Holland Cotter) 还有一套很棒的图像,带有英文说明。

Source: 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2008/07/06/arts/0706-COTT_index.html

正好明天会跟美国学生讲到一些文化保存和数字化项目,有两个大的多国合作项目值得关注,也是学者可以查到珍贵材料的地方。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数字敦煌项目中是中方主要负责单位,很多人默默无闻在整理、扫描、数字修复,以及出版这些数字文献。

1. The Mellon International Dunhuang Archive (MIDA)
http://www.artstor.org/what-is-artstor/w-html/col-mellon-dunhuang.shtml
主要是对壁画和雕塑乃至全部洞穴的数字化展现。
High-quality digital reconstructions of the mural paintings and related art and texts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al hundred Buddhist cave shrines in Dunhuang, China, a uniquely important cultural crossroads on the ancient Silk Route in the Gobi Desert.

2. 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 (IDP)
http://idp.bl.uk/
主要是敦煌文物(写本、绘画、纺织品、器物),通过图片和元数据检索,可以见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Tens of thousands of images along with catalogues, translations, historical photographs, archaeological site plans and much more are already freely available to all on the IDP DATABASE. This multilingual website and database is hosted by IDP's members in Britain, China, Russia, Japan and Germany.

我前几年曾经到数字敦煌在国家图书馆的办公室参观过,映像很深。现在技术条件可能更好了。

大件的扫描,就像人做MRI一样!




小件(卷子)的扫描,一段段做,要很小心,然后用photoshop处理:




By • Galleries: 游记, 中国

这座残存的教堂前塔属于Kaiser-Wilheim-Gedachtnis-kirche大教堂,原是柏林市中心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据说建于1890-1895年间,后在二战中遭到炮火的毁坏。

炮火下幸存的前塔, 被称为‘残牙’的一部分

原大教堂全貌:

残存的前塔现为纪念教堂,在她的两边分别新建了一个教堂和钟楼,从外面看就好像是有很多小方盒子组成的两个大盒子, 德国人戏称为'lipstick and powder case',走进看才可见到原来那些小方盒子都是蓝色的花玻璃窗(stained glass windows),不论是在里面看还是晚间从外面看都十分特别。
新钟楼和教堂:

By • Galleries: 游记

03年六月份在纽约时有幸听过Daniel Libeskind在哈佛俱乐部的演讲,关于他为世贸大厦Ground Zero所作的设计,当时就想好到柏林后首先要去看的就是令他一举成名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
大家在看到这个博物馆的外形时,一定对这个好像是伤恒累累的建筑感到好奇,在博物馆里面还有一些特别的建筑,Liberskind要求参观者在参观时根据他的思路去想象,每个从博物馆出来的人都要深深出一口气,在感到无比压抑之后更加感谢自由和和平的生活。

从里面看对面墙壁:

Holocaust塔:
--这里正是关在犹太人集中营里的并惨遭杀害的犹太人叫天天不应的境况的写照。 (这两张照片是借来的,我加了中文注解,来源见下面网址。)

Void纪念塔:
-- Void在英文中是对那种绝对的空旷而言的,Void比empty来说分量要重得多。为了说明在历史的某一段德国和欧洲中没了犹太人,这个博物馆中有六个voids,其中有的根本容不下人或无法进去,最后一个则是几层楼高的一个空塔,水泥地面上铺满了大大小小铁铸的人面,在哭喊或沉默。

花园’:
博物馆有一条通道通向外面的花园,象征着许多犹太人逃出纳粹手掌心投向其他国度,其中还有一些逃到中国上海。这个花园有49根水泥石柱,代表着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除了中间一柱是以色列的土外,其它48根都是灌的柏林的土,‘花园’的路面是坎坷不平的水泥石头,且是倾斜的,在那里感到这好像是神经病人的作品,世上绝不会有第二个地方会做这样的‘花园’

且不说同情不同情犹太人,单从他们那种精神,我们总能见到值得佩服的东西。在这个博物馆中,凡是能找到的历史材料都做成了展览物件或多媒体材料,从两千年前开始直到二战。对所有被杀害的犹太人、在哪个城市或乡村有多少人,都统计得清清楚楚,许多的个人遗物,家庭照片,一一展现在特制的橱窗中。想想我们中国人被日本人杀了多少,不说去弄清楚,就说把这历史事实代代相传下去,现在看来也挺困难了。
参见:http://www.daniel-libeskind.com/projects/show-all/jewish-museum-berlin/

By • Galleries: 游记, 欧洲

引言
走在柏林大街上,每个建筑和每条街道都让你联想到历史,猜想这里曾是东柏林还是西柏林,这是哪个统治时期的产物... 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经历过拿破仑的占领、希特勒的统治、二战的轰炸、以及长达近三十年的冷战下的分割。
今天的柏林,既向人们描述历史,又向世界展现未来。柏林有世界上最好的博物馆,里面有3000年前的文物,柏林又有近十年内在统一之后邀请各国设计师设计修建的建筑,它们则充满了创造的活力,代表着新一代建筑风格-- 那种有点发狂的、让人找不出历史影子、找不出建筑学派特色的风格。但正是这种过去和现在的融和,这种世界各种风格的汇聚,使柏林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最能容忍一切的大都市。

昔日柏林墙:

边防检查站:

离境警告:

抬头看看是美军还是苏军就知道是在东边还是西边了

后记:周末在宾州参观了Frank Lloyd Wright设计并建筑的Kentuck Knob, 看到房屋主人Hagan的当代雕塑园中,有一段柏林墙,因此将03年8月在柏林拍的柏林墙图片等放到这里。
下面几篇:
(2)Libeskind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Jewish Museum)
(3)轰炸后的教堂
(4)来点轻松的:街头拾零

By • Galleries: 欧洲

Click to view Yale Commencement photos

点击“play" 键浏览耶鲁大学第307届毕业典礼图片日记。
幻灯片开始后点击“full screen"可看到全屏幕演示。

----------------------------------------------------------------------------------------------------------------------------------------

听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今年耶鲁大学毕业生的运气不错,星期天的本科应届日(Class Day)和星期一的全校的毕业典礼(第307次)都是晴空万里,还有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作为本科应届日的演讲人,很是令人兴奋。布莱尔的口才和幽默向来闻名,我一直很喜欢看他在英国议会辩论的实况,自一周前女儿正式‘通知’我布莱尔会是今年的演讲人以来,我就很盼望着这一天。当他演讲时,学生中不少人坚持高举着'停止战争、世界和平‘的标语,但大家对布莱尔的演讲不断给予热烈的掌声。

他一开始就问,为什么过了100多年你们美国人才想起来请个英国人演讲,是因为1776年那点分歧吗?还是因为英国的竞选只有四个星期长?-- 既幽默又意味深长。

最有意思的是在讲到他三天前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情况后, 借此话锋一转,说道:事实上,如果总结一下我看世界的眼光,我希望对你们说的是:将你们的思想转向东方- - 但不仅仅是中东,而是远东。多少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力量(power)正向东方转移。中国和印度分别有大约北美和欧洲加起来的人口的一倍,在今后二十年,这两个国家一起将要进行像美国的四倍那么大和五倍那么快的工业化。我们应该想到,随着这些古老文明变得年轻和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的年轻的文明不会变老。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新世界,我们必须开辟合作的路径,而不是对立、为权力而竞争。

他说,耶鲁大学已成为一个文化,语言和文明的大熔炉,你是全球的一代。因此,做一个全球公民吧。人类历史由伟大的事件来标志,但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人-- 像你们这样的人-- 来书写的。 根据耶鲁的成就来看,很可能由你们/你来写。

他给毕业生们的忠告包括:
首先是不断学习,保持清醒。
理解传统智慧,但准备去改变它。感受(feel)并且分析,使用你的本能以及理由,算计太多,你就会打错算盘。
准备失败,也准备成功,要认识到是失败而不是成功在定义[你的]特点。
在你青云直上的时候要与人为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你走下坡路的时候还会不会碰到他们。
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根据他是怎样对待下属而不是根据他是怎样对待上司。
做一个可靠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只能同甘的朋友。
正是你们的友谊(包括那些你在耶鲁交的朋友)现在正在维持和丰富人文精神。
生活中要有一个目的, 生活不是活着,而是努力。应该带着永久的紧迫感生活, 至少建立一个大于你自己的目的。
做一个干事的人而不是一个评论员。负起责任来,而不是逃避责任。

布莱尔说了很大一段关于家长的话还有自己的故事,他对学生们说,当你们在你们的年龄,你们不能想象我们的年龄。但请相信我,当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我们记得很清楚在你们那个年龄的事。 但作为一个家长让我告诉你,尽管有那些理性的冲动,尽管所有的证据都是相反的,尽管往往我们不高兴你们的所作而你们不高兴我们的所为, 但是非常明显、不可磨灭的事实就是:我们真心爱你们,就是这样简单地、深深地、彻底地爱你们。

Mr. Blair, 谢谢你说的这番话。

By • Galleries: 游记

爱琴海岛屿有很多小教堂,Patmos 岛上除了有公元11世纪建起的圣约翰寺院,还有几百个小教堂。以下这些照片是在在Mykonos岛,Patmos 岛, 和Santorini岛上照的。蓝天下的白色建筑,蓝色或红色的教堂圆顶,形成了爱琴海Cyclades一带的民间建筑风格。

By • Galleries: 游记, 希腊

[写于2006-06-27]在世界杯赛期间被邀请到巴西参加他们的图联大会, 星期天一早5点多到圣保罗,一下飞机就感染到足球的气氛,连机场推行李的小车上也都是巴西足球队员的形象,海关的官员和等候过海关的旅客能从四面八方的电视看到唯一的电视台-运动台,(与刚刚离开的德克萨斯的达拉斯机场完全不一样,)电视上有各种关于球赛的分析报道,保证什么比赛都不会漏。
今天所有的人都穿的带有黄色或绿色的衣服,除了常见的T-shirt外,还有里里外外的从头上到脚下的服饰,头巾、领带、裙子、外衣、假发、球鞋、短裤 ... 因为没有带这样的衣服来,我昨天特地买了一个有巴西国旗的项链,今天就挂在脖子上,自然混在巴西人中间,见到的都是友好的目光。今天的大会在12点时准时将主席台上两个巨大的屏幕变为电视实况转播屏幕,还在下面的展览大厅中免费提供午餐,好让这几百人在开场前和上下场之间的休息时间充饥,然后又精神抖擞的回到会场看球。球赛结束后会议又重新开始,所有发言都向后推迟,反正足球比什么都重要。
12点以前街上一片繁忙,所有的人都在奔向某个目的地,12点一到,最繁忙的大街上突然间空无一人一车,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时间呆在某个电视机旁。最有意思的是比赛中一阵一阵的叫喊,惊险过后的欢呼,随着进球欢呼而来的鞭炮(另加许多种噪音),和在进球以后一起站起来的跳跃和拥抱。比赛结束一个小时了,现在还是天上地上的庆祝的声音... 什么时候中国也有这样的球队就好了。
巴西人很热爱自己的球队和球员,但是他们认为意大利队的帅哥们才真是帅,为此很多妇女都要看意大利的那场球,还要在赛后讨论她们喜欢的帅哥。

注:照片都是借来的:

巴西国旗,中间是著名的南十字星,只有在南半球才能看到。

南十字星:

这些星星代表了巴西所有的州:

南半球看到的月亮:

通常我们在北半球看到的月亮:

Moon images source: http://www.netaxs.com/mhmyers/moon.tn.html

By • Galleries: 游记, 南美洲

看到这张图片的人都会问,这么美丽的地方,在哪里?追寻这个神话般的小城,我们乘船来到希腊爱琴海中的圣托里尼岛(Santorini)...

Santorini这一带原来是个一个整块的岛,包括图中所有的中间的岛和旁边的一圈的岛,(因此叫做Cyclades)。经过多次喷发形成现在这样的样子,中间的New Burn (Nea Kameni) 是含火山口的岛,有8次喷发,所以上面有多个口,不同颜色的岩石,无人居住。旁边最大的岛上有著名的Thira (Fira)城,古Thira城正得到开发。据说这里的海底就是传说中失去的Atlantis。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http://www.ncmr.gr/submarinemove2007/geology/about%20Santorini%20Volcano.htm)

去火山的人不多,因为知道要爬山,而且不好走。小船专门开到New Burn(后几次喷发形成)和Old Burn (Polia Kameni,最早火山爆发后出水的礁石)之间的水域,让大家游泳。当时才3月份,海水才在17,18度,所以除了一个勇敢的高中生外,没人敢跳下去。那里的水因为火山岩石中的矿物质而呈绿色。

从New Burn火山看远处的Thira城(山顶上白色的一片),山下可见海洋钻石号停泊在离港口有一段距离的海湾中:

当时出于好奇,我还把小船上的标有海水深潜度的水域图照了照片:

从Thira城往下看,可以见到停在海湾的海洋钻石号:

小城都是典型的Cycladic建筑,很美,就像童话世界一样。在街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窗户’,好像打开窗就跳到海里去了:

其实进去后就是下去的楼梯,到下面的房子‘里’去的。

不瞒你说,俺就是因为看了第一张图片和一个讲Thira考古新发现的imax影片被吸引到那里去的,可是这两个地方在岛的另两端,太远,还是没看到,只好下次再去,再去就要住下来一天!

By • Galleries: 游记, 欧洲, 希腊

这个野生动物国家公园应该有150只豹子,120只狮子。 虽然大家是冲着狮子和豹子去的,人家没显身,与狮王无缘! 以后哪位要去,建议预定国家公园里面的旅馆,因为下午6点钟公园的几个出口就关了,而黄昏时正是狮子和豹子要出来吃食的时候,只有住在里面的人能再在黄昏出游一趟,看到这些难碰到的动物。

犀牛(这种犀牛叫白犀牛,头总是好像是弯下去的,鼻梁上长着两只奇特的角,前角长而向后弯。)


天都黑了,出了大门,居然在路上还碰到过路的犀牛


河马--虽不吃人却伤人最多


非洲野牛

By • Galleries: 游记

长颈鹿

长颈鹿、斑马和睦相处

非洲羚羊 -- 尾部有个大M


非洲羚羊 Nyala -- 身上有纵向条纹

By • Galleries: 游记, 非洲, 南美洲

第二天在方圆几百里的硕大的国家公园中,当然要与更多的野生动物打交道,一方面是期盼见到狮子、豹子、犀牛、长颈鹿、斑马、野牛、河马等等,一方面也很耽心受到非礼待遇。
有只年轻的公象在一条主道上走来走去吃着树叶,很自在。我们虽然最先遇见它,很自觉马上把头牌位子让给了别人,躲到后面。

前前后后的车越来越多,都停着不动,排在一边。大象走到我们车边,居然停了一下,用鼻子卷起沙子给自己洗澡,看了我们一眼,没有理我们,也没有把我们的车顺便顶一下,谢天谢地!

后来每次遇到大象,我们都不像其他游客那样兴高采烈,而是赶快逃之夭夭。
朋友的相机摄下了大象到河边喝水这美丽的景色。如果我们头天没遇到发怒的大象,我们也会像初次见到这张照片的人一样,以为大象永远是可爱的。

By • Galleries: 游记, 非洲

到南非德班(Durban) 开会一周好像是坐软禁一样,每天由班车接送代表们到保安密布的会议地点或者聚会地点,平日我们连门口的海滩都不敢去,那里的治安实在太糟,难以想象。

好容易熬到一周的会完了,我们和另一家结伴而去的朋友两口子开着租来的车到远处的峡谷一游,又到4小时车程外的一个国家野生动物公园去冒险。

我们在下榻的私营野生动物公园(game resort)旅馆注册后,请当地的导游开车带我们去野生公园里面转转,那时已经是下午,天色已晚,除了我们一车,没有别人。没想到快转完的时候,与一家吃晚餐的大象不期而遇,

看见我们,小象和象妈妈马上往另一条道上撤离, 可是...

也许是我们的敞篷车开得太近,也许是那里有只幼象,也许是我们其中一位同志穿的大红色的夹克,或者是我家有关方面的穿着有斑马纹的运动衫,更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独臂导游当年曾得罪过祖母大象 … … 总之,祖母大象怒气冲冲地朝着赤手空拳的我们大步走来。

(后面的情景不容我们拍摄下来!太紧张了!)
祖母大象贴着我们的敞篷车左右走来走去,它的鼻子几次作出带攻击性的动作,随时可能将我们的车掀翻或者将任何一个人卷起来再扔得远远的!我们俯在车中,一动不动,只听见导游司机用低沉的声音[用英语]跟大象交流,不时拍拍车身发出警告,相持的那两分钟简直像一小时那样长,最后可能看见幼象安全撤离,这只象有了两秒钟的停顿… 就在此时,导游起动油门,吉普车突然冲向前方,祖母大象可能发现上当了,更加恼怒,跟着我们的车一边追赶,一边吼叫,还好没有把同伙招来围攻我们。

2分钟后我们离开了那片小道,回到主道上,但是那份惊吓一直伴随着我们。回到旅馆,听服务员说隔壁两家野生动物公园这个月分别有一人受到大象攻击而丧生!

By • Galleries: 游记, 非洲

云游四方

04/06/08 10:35

感谢小木屋主人为远洋过客开辟专栏。
远洋过客从小钟爱帆船,憧憬周游世界,近20年来得以到世界各地走马观花,学习文化、艺术、宗教、音乐、历史,更醉心于美丽的大自然。
谨借此一角,与朋友们分享。

更新:新增加一张地图。
国家图(蓝色:去过;红色:居住过;橙色:将要去)

By • Galleries: 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