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清福和惬意的品茶
今天早下班,恰逢好天气,风和日丽,心手闲适,就惦记起茶来了。用心给自己沏了一壶好茶,小坐独啜,欣欣然中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炼出来的特别感受。”我细细品味杯中的武夷岩茶,再琢磨一下先生的话,觉得真是回味无穷。
静想起来,自己虽是个忙人,但忙碌的是身子,闲怡的是内心,因此总能忙中偷闲,闲来品茶,本质上还是有先生说的那种享清福的命。说到对茶的“特别感受”,我倒想多说几句。我觉得鲁迅先生这里用了“炼”字,强调的是对茶的品赏能力。其实品茶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就我自己的体会,至少应该基于这几点:茶文化的底蕴、茶知识的积累、品茶的经验、对茶的钟爱程度。我这样说想强调的是,对茶的特别感受不光是技巧的问题,情愫才是更重要的。
我自认为自己是爱茶的。也许因为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愫,所以潜意识里对真正意义上的喝茶就不愿意马虎了事。但凡看到一些人牛饮茶汤,把好端端的茶简化为解渴的饮料,就觉得可惜。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无奈,说是喝茶,结果只见数片茶叶在一大杯温水里久久不能舒展开来,茶汤淡而无味,实在不忍心喝。
人对自己爱的东西总是愿意善待,我对茶也是如此。喝茶和品茶对我来说区别是清楚的。日常忙碌时只能喝茶,有闲暇有心境时则一定要品茶。喝茶人人都会,品茶则不同,品茶讲究的是品味,是氛围、心境和美感。闲来品茶,闲暇是时间上的保证,闲怡的是内心的状态。倘若这时能有亲人相伴,或是知己共饮,那该是多么惬意呀!
说起惬意的品茶,不久前我刚好有过一次难忘的体验。
那是今年二月我在延城探亲的时候,一天晚上丰富的家宴后,惜缘弟说要请大家去“国韵红袍”品茶,还说为了欢迎我,事先已经邀请了一位特殊的茶艺师为我们泡茶。我一听有这等茶缘识茶品茶,真是喜出望外。在去茶楼的路上,惜缘弟对我说,知道我爱茶,所以特别为我请了这位高级茶艺师丽娟姑娘。别看她年轻轻的,可是进过中南海,多次给国家领导人和外国首脑表演过茶艺的高手。我一听,更高兴了,仿佛闻到晚风中飘来的茶香。
踏进茶楼,迎面就见到一位年轻而清秀的姑娘,介绍后,知道她就是丽娟姑娘。握手间我很快打量了她一下,见她很沉稳,隐隐约约能感觉到在她的清秀里蕴含着某种气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呢?我饶有兴趣,却一时没有答案。
围着茶桌众人团团坐定,丽娟姑娘让我们选茶。哇!大红袍、肉桂、武夷“雀舌”、老枞水仙,都是武夷岩茶的精品,真的是很难取舍。最后我们选定从武夷岩茶的珍稀名枞“雀舌”开始品尝,接着是老枞水仙。丽娟姑娘开始为我们泡茶。水烧开了,洁具、置茶、润茶、冲泡,我见青花瓷的盖碗在她灵巧纤细的指尖时开时盖、时动时静,格外有魅力。橙黄的茶汤随着她手指优雅的节奏从精美的茶碗中流出,注入洁白的公道杯,又一一块速地分到小巧的茶杯中,整个流程灵动而流畅,给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茶汤尚未入口,我已经很惬意了。
端起茶杯,丽娟姑娘为我们示范品茶。她先观赏茶色、接着嗅闻茶香、然后才细啜茶汤。她解释说,茶汤入口也有讲究,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要边吸气边转动舌头,用舌尖充分搅动茶汤,而后徐徐咽下。这样细啜,口腔的每个部位才能充分接触到茶汤,也才能回味出各种茶特有的的甘美。我照葫芦画瓢用心品了茶汤,果然口感大不一样,武夷“雀舌”绵绵柔滑,幽雅绵长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
“雀舌”的果香还在唇齿间生津回味,丽娟姑娘又为我们端来了老枞水仙。我对老枞水仙所知不多,赶快请教。。在大家的指点下,我从观形、嗅香、观色、品味一一仔细琢磨,果然大有收获。特别是认真对照了干茶和残茶的形状、色泽,对老枞水仙“绿底红镶边”的特征印象很深。另外,在丽娟姑娘泡茶的过程中,我对老枞水仙耐泡也有了形象的认识。一是水,要用沸水冲泡;二是每泡出水的时间要有不同,如第一泡润茶出水要快;从第三泡开始可延续10秒出水;一直可保持10泡以上。另外,若喜欢花香,可喝前面几泡的茶汤;若钟情于老枞味就要耐心等到后面几道茶汤了。那天,我们用的是白玉般洁净的茶杯,老枞水仙清澈橙黄的茶汤在洁白的杯中闪着诱人的光圈,茶未入口,人先醉了。啜一口茶汤,香浓辛锐,只觉稀罕,一时没弄清是何方花草,经指点,方悟出那清长原来是兰花香。慢慢地,一泡一泡喝下来,终于品出夹杂着木质、青苔和糙米的枞味来了。有了这次品老枞水仙的经验后,我才知道原来老枞水仙的栽培历史有数百年之久,而一般的老枞水仙树龄都在五六十年以上,难怪其茶汤醇厚甘美,让人久久回味。
那天晚上,我走出茶楼,在和丽娟姑娘挥手告别的瞬间一下子明白她为什么能泡出好茶,因为她泡茶特别专注,好像整个人都沉浸在茶的氛围中。她的身上飘着茶香,这应该就是她清秀里蕴含的气质吧。
图1:花美,茶艺师也美。
图2:老枞水仙的茶汤,再看看其干茶和残茶的形态。
图3:细看老枞水仙“绿底红镶边”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