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的联想

by  

苔的联想

戊戌狗年的春节,一位名叫梁俊的年轻老师,抱着一把吉他,带着一群贵州石门坎乌蒙山的孩子,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台上亮相。伴着清脆悦耳的吉他声,梁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演绎了清代诗人袁枚的五言绝句《苔》。孩子们吟唱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来自大山深处的天籁之声,如山泉在演播大厅久久回荡,拨响了无数人的心弦。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瞬间就流传开来。吟唱表演结束了,但梁俊老师说的一段话却让许多人记住了。他说:“我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他还说”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些事。"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关于苔的往事。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我去一个果园采葡萄。刚进农场,就看见一片小树林蜿蜒镶在葡萄园的尽头,远远地只觉得是个清幽的去处。我走进农场的接待小屋,看见一对头发银白的老人,原来这对老夫妻就是农场主。让我略有点儿诧异的是,这两位老人全身上下散发着文人气息。若不是在他们的果园遇见,我是怎么也不会把他们和农场主联系在一起的。我告诉他们自己是来采葡萄的,接着又提起葡萄园尽头的那片小树林。两位老人听了很高兴,告诉我那片小树林是他们农场的风景区,因为穿过那林子就是一个高高的小山崖。那里的视野很美,在崖顶不仅能看到远近层次分明的山峦,俯视还有两条水流交汇的奇观,深浅不一的水色在交汇点融合,呈现出很有趣的画面。我一听,对那片林子越发有了兴趣,忙问自己能否获得一份荣幸,在采葡萄之前先穿过小树林,到山崖上看看他们描绘的美景。老人不仅慷慨答应了我的要求,还详细在纸上为我画了一张步行路线图。我开心极了,道了谢,兴高彩烈奔着那片林子去了。沿途,每隔一小段路就能看见一两个很有情趣的小景观。有的是大石块旁边一盆野花,有的是一条木制长椅后面倚着个草人,有的是一盏古风的路灯前卧着一头梅花鹿,有的是高高的鸟屋下摆个邮箱。我边走边赞叹这些小景的有趣和精巧,同时也赞叹主人打理农场的用心和对生活的热情。正走着,突然听见后面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好像还有人高声喊着什么。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见过的那位农场主老太太,直朝我挥手。我连忙跑过去,问道:“出了什么事么?”老太太喘着气说:“不好意思,刚才我忘了叮嘱你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走进小树林时,请一定要关照你的脚下,因为我们在树林里的地上种了苔。这些苔很小,散落在林子里,若是不注意很容易会踩到它们。我不希望这些小小的苔受到任何伤害,所以特意赶来告诉你,免得你不小心无意中伤害了它们。” 我一听连忙对老太太致谢,并表示自己走进树林子一定会格外小心,避免对那些小小的苔造成任何伤害。老太太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笑了。她告诉我,树林里的这些苔,是多年前他们老两口去西海岸度假时专门带回来的。这些年,小小的苔种在林子里,经过他们细心保护,已经渐渐有了些气场,不过,要想它们成气候还要好好保护才行。她又说:“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生长的规律,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它们,让它们在合适的环境里,遵循各自的生长的规律好好生长,就自然会成为一道风景的。” 听了这番话,我很感动,连连点头,除了“谢谢”,竟说不出别的来了。

我有点儿忐忑走进那片小树林,只见林中各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树还真不少。林中有山泉流过,也有精心搭建的小木桥。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也不时见到撑着小伞的蘑菇,颇有野趣,可见主人的用心。我惦记着脚下,每走几步就弯腰看看有没有苔。前面好长一段路都没有看见什么,一直到了树林深处才看见它们星星点点地散落着。有的在树下,有的在石头旁边,也有的就在林中小径上,难怪老人担心我不小心会踩到它们。穿过小树林,我就站在了小山崖上。环视四周,只见崖顶真的很小,几株碗口大的枫树在风口站着,正是秋季,枫叶开始红了。令我吃惊的是,在这小小的崖顶上居然摆着两把带扶手的靠背椅,雪白的两把椅子面朝远处起伏的山峦,并肩在风中守望着。我突然觉得有点儿目眩,就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平视前方,只见地平线尽收眼中;略略俯视,又可见蜿蜒的河流正从山峦的一侧闪亮登场,朝着座椅奔了过来,。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两张座椅的摆放是有讲究的。我想,那一对钟爱自然的老夫妻,是不是常常相伴着穿过小树林,来这里并肩坐下,看四季风景,看云淡风轻,看日出日落,看彩霞满天。那片小树林,那片他们倾注爱心和浇灌汗水的小树林,就在他们身后默默陪伴着。什么是时光静好?这应该就是吧!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在光里,在风里···

从那天开始,我的心上就多了一份对苔的惦记,就多了一份对自然界万物生命的惦记。走进山水时,总会惦记着脚下,深怕因为自己不用心而伤害了自然万物。这些年,我也常常会想起那个农场,想起那一对头发银白的老人如何钟爱他们的小树林,想起那林中小小的苔受到怎样的关爱才连成片,成了风景。由此,我想到了舞台上乌蒙山的那些孩子们。他们如苔一样那么小,那么不起眼。他们的梁老师用诗歌启发他们要有志向,虽小如苔花,也要学牡丹绽放。这种心志的启发当然是重要的,可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生长环境。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需要有更多像梁老师这样的人来陪伴他们成长。如果他们的身边多一些有自觉的意识,有爱心的护苔者,那么他们是一定会美丽绽放的。

让我们都来做这样的护苔者吧!

No feedback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