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春风秋水》
我们的《春风秋水》(上下卷)出版了!这一部集结了福建师大中文系77级同窗集体记忆的文集,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如愿出版了。
2018年12月23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春风秋水》首发仪式在长安山校区邵逸夫楼举行。这部1000多页92万字的文集,是由恩师孙绍振作序,著名书法家卢中南题写书名,同窗周涛任主编,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书名典出清人邓石如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名联。上卷分为两辑,回忆性散文“年花忆往”,文学创作类“艺海拾贝”;下卷亦分为两辑,学术论文类“学苑探骊”,教学札记类“杏坛毓秀”。这些文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个特殊群体--122名长安山学子40年来的心路历程,而我庆幸自己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我们曾倾听改革风暴的第一声春雷,在那个春日集结长安山一起求学;我们又渴望追逐时代潮涌的浪花,在那个冬日挥别互道珍重。4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有缘相识,一起见证了青春;我们有缘牵挂,哪怕分散在天南海北;我们有缘重逢,尽管错过了15年、20年、30年。
笔端流出的应该是真情,白纸记录的应该是心语,书香飘出的应该是追求真知的热情,书签警醒的应该是珍惜同窗的你。我一直坚信:大学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拥有人文情怀最好的地方。有幸,我自己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与这个群体相遇,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倚着书窗和大家一起看过文学的星河。这种深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随着蹉跎岁月的行旅更彰显了重要性。为此,不管我人生的行旅要翻过怎样的山丘,要探索怎样的幽径,要涉足怎样的溪流,要飞过怎样的海洋,长安山的书窗都是我最温暖的陪伴,长安山麓郁郁葱葱的绿都是我最深的相思。
有些很久不见的,错过的已成永远。曾经熟悉的身影,有的飘落成一片枫叶;有的定格成一朵林间的素百合,有的晕染成一抹雨后彩虹,有的勾勒成枝头沉思的鹰,还有的萦绕成一曲经典的老歌···看见他们的名字,鲜活的样子就都复活了。感谢记忆的珍藏,感谢书中一篇篇诗文字里行间真情的流淌。
这几天,我看见这样一部厚厚的书从这一双手传到那一双手。
这几天,我看见这样一部厚厚的书从这个书桌摆到那个书桌。
这几天,我看见这样一部厚厚的书从首发式红布下排上书架。
我问自己:这部书很重么?会有多重?
我又想:这么厚重的一部书会有人读完么?就好像我会叩问:历史的真相会有人关注么?
不管这部厚重的文集在别的书架上会不会落满尘土,与我是值得珍惜的。翻开它,翻开的就是自己青春的记忆;翻开它,翻开的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
恩师孙绍振在他“以七七级的名义”为题的序中写道:“从1960年从教至今,我已经与五十八届学子共享他们的青春年花。半个世纪以来,···并不是每一届都踏着徐志摩式轻轻的诗意的脚步,满面春风而来,潇洒挥手而去。最难忘的无疑是七七级,他们的生命经历了最严酷的磨砺,他们曾经失去寒窗的奋斗权力,在不下十载的迷茫中,抵抗着绝望,义无反顾的坚守,最后在几十分之一的淘汰性考试中胜出,每一个人都有一番惊天动魄的搏斗,荡气回肠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命运却打上了民族命运的共同···”
今日细读百感交集,记下这段心语祝贺《春风秋水》。
【至今,我看到的关于《春风秋水》的报道和书评】
《春风秋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文集》出版发行 (新华网 2018-12-21)
《春风秋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文集》出版发行 (人民网 2018-12-22)
《春风秋水:礼敬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师大中文系七七级文集》首发式在仓山师大举行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8-12-23)
《春风秋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文集》出版发行 (中国家庭应急网 2018-12-22)
《春风秋水》在榕首发 李艳 王毅 (《福建日报》2018-12-24)
纪念文集 回首岁月 林洪(《泉州晚报》2018-12-24)
长安山麓的时代回响--读《春风秋水》 陈歆耕(《中华读书报》2018年12月26日)
长安山麓的时代回响--读《春风秋水》 陈歆耕(【今日头条】耕乐堂文化 201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