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星溪凉亭观景" or "佳景拾粹" or "动物园" or "四季图" or "旅游名胜" or "植物园" or "风情民俗"

国庆节非主流游行纪实之三:任天性快乐展示

by  

以往我在北美观看国庆节游行,印象比较深刻的通常是各种各样的汽车,尤其是那些颇有些年头,隐约传递着车主身份、兴趣和爱好的老爷车更是抢足风头,在演绎历史的同时,也让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老爷车重温了一次旧梦,再现了一次昔日的风彩。这次看非主流游行感觉大不一样,在游行的队伍里,最枪眼、最有活力的不是那些曾经代表地位和身份的老爷车,而是普普通通的自行车。

站在观看的人群里,游行队伍中一辆辆自行车欢快地从我身边奔驰而过。华丽的、素朴的、奇特的、普通的;有的可以表演特技,更多的只是运动健身。骑车的男女老少都有,没有统一的组织,也没有人数的限制,不管是谁,只要参与你便在其中。即便你是只身单车,只要车轮子转起来,你就跟上了节拍,融入了车流,那种随意和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极富感染力。

我的思绪一下子也跟着眼前自行车队的轮子转了起来,转回到自己十一、二岁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学骑车的年代。那时,谁家若是拥有一辆自行车,那会羡煞多少人呀!记得刚学骑车的时候,过年过节自己最盼望、最开心的事就是伙伴中有人能弄来一辆自行车,大家轮着骑,一人一圈,分享着喜悦。那真是简朴、单纯、有趣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让人心里灌满了蜜。

突然忆起自己曾经有一个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永久牌的女式自行车。后来,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品山不辞辛苦,真的从千里迢迢的北京为我买回了那辆漂亮的自行车,圆了我的梦。之后许多年,那辆自行车伴我走过风风雨雨,直到我走出国门。突然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骑自行车了,真的很想此刻也能有一辆自行车,飞身跨上车,在灿烂的阳光下,在游行的车队里,迎着风享受那自由飞驰的快乐。

holiday

Full story »

国庆节非主流游行纪实之二:任民意随心表达

by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对美国普通百姓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觉得他们多数人平日只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亦或是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注重实际,不太关心空头政治,也不唱什么追求远大理想的高调。这不仅是表现在生活阅历丰富的中老年人身上,就是涉世不久的年轻人也大多如此。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验。平日和同事们聊天,若谈及政治应和者寥寥,很快就冷场了;若谈及投资、健身、球赛、音乐、环保、食品安全、动物保护等等话题就大不一样,总是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平日和女儿闲谈也是如此,不能讲大话空话,偶尔想试试,话一出口反馈大都不如意。不是蜻蜓点水,就是打擦边球,很少能兴趣盎然,不如讲些具体的事来得生动。记得多年前我和一位老同学闲谈,说的是食品营养和安全的事。这位同学是留日博士,专攻食品研发,那时回国发展已经颇有成就,那天他说了一句话我还记得。他说:“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主妇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要比我们中国大陆许多专业搞食品的人还要丰富。”他这话说得不是没有依据。因为他娶的是一位美国太太,自己常常往返美中两国,对两国的民生民计、民风民俗都有比较贴近的观察和了解,所以话是说到了点子上,以至于多年来在不同场景中我都会想起这句话来。那天看国庆节非主流游行,没缘由我又想起这句话来了。

说是没缘由,可能还是有些缘由。追溯起来,应该就是游行队伍中有那么多普通百姓自发地表达了自己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态度和关注。回想起来,自今年4月20日英石油租赁的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22日沉入墨西哥湾,致使底部油井开始漏油以来,墨西哥湾不仅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也成了美国民间百姓关注的焦点。就说我们家那位平时不怎么关心时事政治的女儿,目光也盯在那里,几乎每天跟踪关注,其焦虑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再问得细些,她就会侃侃而谈满身油污的水鸟、背井离乡的海豚...的确,站在旁观游行的人群里,我回想起这些日子断断续续和女儿之间关于漏油事件的讨论,我突然很想说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一个普通百姓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要比我们中国大陆许多专业搞环保的人还要强。我想自己说这话也是有依据的,因为在这里,普通老百姓是自觉自愿地把爱护环境,保护动物视为己任,而不是被动地从他人那里接受什么光荣任务去完成。

真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把爱护地球当成一件最自然,最普通的事来做时,这件事才有可能真正做好。

下面几个镜头都是那天游行场景的真实记录,从中你是不是也会感受到美国普通百姓爱护地球的那份真诚和热情呢?

holiday

Full story »

鲜花盛开的日子

by  

在我少女时代的记忆里,“美”是一个很敏感的字眼。在那不能有色彩,不能有鲜花,不能有任何个人喜好和人格色彩的日子里,避开美是最明智而安全的选择。不能不提到“美”时,它也只能是一个毫无美感、苍白而单调的概念,绝无具体化的可能。虽然如此,在那不能追求美、欣赏美的时代,人们压抑在心底的对美的期盼和追求还是会不由自主透露出来。印象深刻的例证之一是:在自己的祖国没有鲜花的日子里,举国上下都陶醉在友邦朝鲜《鲜花盛开的村庄》里。

记忆中,那盛开着鲜花的果园,那姑娘们头上美丽的头巾,就是吸引我百看不厌这部电影的原因。

可能是自己在应该有花的年代离花太远的原因,出国后,一下子走进了一个家家户户种花护花的环境,自幼对花的那份喜爱一下子复苏了,好像回到了儿时外婆飘满花香的庭院。在我平常的日子里,买花、种花、养花、看花、欣赏花都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花是我欢乐的伙伴,我心绪的寄托。

Full story »

今日,街头溢满春色

by  

今天是St.Patrick's Day,是迎接春天的日子。伊利湖畔人山人海,市中心聚集着喜庆的人们。人们从四面八方带来了绿色;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希望;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人们用绿色打扮自己,用自己装点出城市的春色。

下面这些照片是今天的街景剪辑,从他们身上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holiday

Full story »

奇异的“鱼鳞云”

by  

昨天天气晴朗,我们午时出发去滑雪。到了目的地停好车,排队拿票,戴帽蹬靴,扛着滑雪板进了雪场才觉得穿多了。还没有动起来,就开始冒汗了,只好解下围巾扎在腰间。脚下的雪有点儿湿,玩得还是开心,竟没有去注意天气的变化。下午三点多,坐在上山的缆车上,我突然被上空奇异的云彩吸引了。快看,这云怎么像鱼鳞一样呀?我一边冲着身边东张西望的LD叫着,一边快速地从怀里掏出了照相机。LD被我这么一叫,从俯视的雪场上收回目光,顺着我的镜头朝远处的天空望去,也兴奋地叫起来,“快照,是鱼鳞云!”
winter

按下快门,我们还陶醉在这美丽而奇异的景象中。眼前,云被大片大片地断裂开来,犹如鱼鳞般布满了天空。阳光从一层层灰白色的“鱼鳞”中透过,光彩夺目,很是动人。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LD很老道地冲我指指天。
“是谚语么?什么意思?”我纳闷。
“你迟钝呀!明天会是大晴天。”LD一脸得意,意犹未尽又说:“再补充一个旁证吧。听过这句老话么?天上起鱼甲,明天晒王八。”真的么?我半信半疑。

Full story »

身残志不残

by  

“身残志不残”是肢体健全者们对肢体残障者们很俗套的一种褒扬。听多了习以为常,也就没有太多的感动,好像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若是哪一个缺胳膊少腿的终日怨天忧人,颓废度日倒显得不正常了。

话虽这么说,毕竟在自己的身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肢体残障者,所以对“身残志不残”的理解大多是局限在远距离的感受。主要的演绎和印证来源于报刊杂志等媒体。直到那一年的春晚,亲眼看到聋哑姑娘们表演的“千手观音”,整齐划一,美轮美奂,很是震撼。也是从那一次开始,残疾者这个词从我的字典中开除,平时言谈时所有涉及残疾者的地方,统统改用残障者代替。我觉得,这是对肢体残障者们最起码的尊重。

在北美生活久了,亲眼看到全社会对残障者的尊重和关心已经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风尚,一种平等的人权的尊重,一种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在所有的公共场所,残障者都享有绝对的优先权,没有人会因此抱怨,也没有人设法去沾这种优先权的便宜。若是真有人这么做,那也是壮不起胆的事情,没有人会认可的。

也许是因为这样一种平等的生存大环境使然,北美的残障者大都比较阳光,自信,乐于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也包括了娱乐活动。别的不说,就说在冬季的滑雪场上,我几乎每次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滑雪场上,通常一个残障者至少有两个健全者陪同,而这两个陪同者大多是滑雪场上的义工。不知有多少次,我排在他们的后面等着乘缆车上山,心里总会想:若是在自己的家园,那个遥远的国度,人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定会抱怨:都残了,还不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折腾什么呢?自己受罪不说,还让别人跟着,烦不烦!每每想到这里,我总会在心里叹息,不知是为家乡还是为眼前。

Full story »

给池塘

by  

[题记]:几天前去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看见那个熟悉的池塘在冰天雪地里还没有完全冻起来,一群群鸭和鹅在冰雪上嬉戏。驻足观看,甚喜,拍下几个镜头,亦是雪趣。


春花曾嬉戏你被雨丝撩动的水圈,

夏日曾热吻你被晚霞映红的涟漪;

秋风曾化开你被寒霜朦胧的月色,

何曾想到冬日它们为你平添俏丽。

winter

Full story »

冰凌

by  

[题记]:那天,雪后日出天还是极冷,上街看见路两边许多房子的屋檐都挂起了冰凌,晶莹剔透,形态有趣。赶快拿相机拍下了几个镜头,是雪趣之一。


寒的秀女,雪的骄子;
暖的结晶,热的化身。

衬蓝天,晶莹剔透是你;
沐阳光,丰腴消瘦还是你。

挂屋檐,你灿若冰花,亮若水晶;
迎寒风,我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winter

Full story »

你知道蛇豆么?

by  

昨天,一个在国内农业部门工作的朋友送了一些照片过来,其中有一张很让我惊奇。

只见茂密的枝蔓下吊着一根根身材修长的瓜,白色的表皮略带浅绿,两端渐尖细,尾端弯曲成蛇状,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条蛇,这种长相奇特的植物是什么呢?我赶快送信息过去请教。朋友告诉我,那是“蛇豆”。

meijing

“蛇豆”?多么奇怪的名字!我又好奇———

蛇豆可以吃么?
是瓜类还是豆类?
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
可以长多大?
怎么吃呢?

赶快上网学习,这才知道蛇豆不但可以吃,而且满好吃。用蛇豆不但可以做馅饼,炒辣椒也很香呢。

蛇豆也叫蛇瓜,属于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从国外引进种植的一种新品种蔬菜,可爆炒也可煮汤,味道鲜美可口。一棵植株可结20根“蛇豆”,最长一根“豆”达2米,重达1.5公斤,一根“豆”三口之家可吃两顿。

我端详着那张朋友站在棚架下,手握蛇豆,喜气洋洋的照片,觉得特别有趣,恨不得自家后院的自留地里马上冒出几棵来呢。

霜叶红于二月花

by  

伊利湖畔,今年的秋来得真早。初见夏的绿荫在后院舒展摇曳,还没来得及坐在绿荫下纳凉,几场风雨,秋风掠过枝头,几天不见,绿荫就悄然颓去了。秋风翩翩然起舞,伴着霜降,伴着秋凉。霎时,山峦林间,层林尽染,满目流金溢彩,光色斑斓。

担心秋去也像秋来那样匆匆,我连着两天忙中偷闲,Hiking走进深秋的林间。

我漫步在深秋的林间,宛如倘佯在一个精美的油画画廊里。触目所及,美得浓艳华丽、美得丰腴饱满、美得厚重成熟,都是一幅幅浓得化不开的风景图。

我驻足在林间。那边,临水的小坡上,彩色的秋叶掩映着一把木制长椅。阳光透过疏朗的秋叶斑驳地洒在长椅上。风吹起,光影动起来,姿色好像水面荡开的涟漪。我出神地看着这把孤寂的长椅,突然诧异:如果有人在这里坐下,面对秋水,伴着红叶,思绪会从那里飞起?那里穿越?那里回归?

Full story »

1 2 3 ...4 ... 6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