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手记五:营养餐和优质鸡蛋

by  

咱家养了8只蛋鸡,自去年8月开始产蛋以来,每天生产7--8个红皮鸡蛋,从未间断过。这些蛋鸡真是很有意思,它们很温顺,容易伺养,而且从不抱窝。若从经济角度来看,回报率还真高。

大凡尝过咱家鸡蛋的人,都会告诉我这些鸡蛋真的很好,与超市里买的确实不一样。具体说起来,其特色在于:蛋壳厚实,蛋青浓稠透明,蛋黄颜色呈橘红色,且亭亭玉立在蛋青里,呼之欲出,饶有生气。若是白水煮蛋,香甜可口;若是炒蛋,色泽悦目,蛋香浓郁;若是炖芙蓉蛋,那清香更是独特,诱人的胃口。若是用来烤甜点蛋糕等,因为泡打效果显著,更是倍受欢迎。咱有一位同事的姐姐,每逢要烤糕点,总喜欢用咱家的优质鸡蛋。

说起咱家的优质鸡蛋,真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的确是咱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的结果。不说别的,就说咱对这些鸡从生活环境到饮食调理都不曾马马虎虎,掉以轻心就是例证。比如,新鸡刚开始下蛋时,时不时会有一两只生软壳蛋,为了增加蛋壳的硬度,咱不怕麻烦每天将蛋壳收集起来,烤脆后碾成细末,添加到食物中给母鸡吃,就像人吃钙片一样,从不间断。自从这样调理后,8只鸡不但没有再生软壳蛋,就是在阳光不足的冬季,蛋壳仍然很厚实。还有,咱每天都会用各种杂粮、蔬菜、旧面包、瓜皮果皮等,添加自制的蛋壳粉、黑芝麻粉、胡萝卜丝精心调制出不同组合的营养餐来给它们增加营养。可能是因为咱亲手做的营养餐真的比常规鸡食可口得多,所以现在已经把这些小东西惯坏了。若是营养餐来迟了,它们就会在鸡舍门前的天桥上登高远眺,翘首企盼,天黑了也不回窝。着实可气又可笑。

好吧,下面就请看看咱家蛋鸡的营养餐和优质鸡蛋,无需多言,明眼者自然会看清这其中的因果联系。

图1:多么有趣而漂亮的产品!细看右下图是两个处女蛋,所以壳特别薄。 yangji

Full story »

遥祭父亲三(2012)

by  

今天是爸爸的忌日,下班后我匆匆赶回家为爸爸做饭。

天高气爽,不像春天,倒像是夏日一般。换上夏日的短衣裙,我先赶去超市买菜,回来后又到自家的后院为爸爸采了迎春花、洋水仙和竹子。明天是春天的第一天,我要把自己后院早春最先绽放的花送给爸爸,希望爸爸能和女儿一起感受到早春的明丽和欢快。

今天做的几道菜,以黄和绿为主色调,凸现早春的色彩,同时配了一些彩色,意寓生活的丰富多彩。希望爸爸在享用这些饭菜时,能感受到女儿快乐面对每一天的心情。

图1:迎春花、洋水仙、菠萝都是悦目的黄,带来早春的欢快。
2012

Full story »

享清福和惬意的品茶

by  

今天早下班,恰逢好天气,风和日丽,心手闲适,就惦记起茶来了。用心给自己沏了一壶好茶,小坐独啜,欣欣然中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炼出来的特别感受。”我细细品味杯中的武夷岩茶,再琢磨一下先生的话,觉得真是回味无穷。

静想起来,自己虽是个忙人,但忙碌的是身子,闲怡的是内心,因此总能忙中偷闲,闲来品茶,本质上还是有先生说的那种享清福的命。说到对茶的“特别感受”,我倒想多说几句。我觉得鲁迅先生这里用了“炼”字,强调的是对茶的品赏能力。其实品茶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就我自己的体会,至少应该基于这几点:茶文化的底蕴、茶知识的积累、品茶的经验、对茶的钟爱程度。我这样说想强调的是,对茶的特别感受不光是技巧的问题,情愫才是更重要的。

我自认为自己是爱茶的。也许因为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愫,所以潜意识里对真正意义上的喝茶就不愿意马虎了事。但凡看到一些人牛饮茶汤,把好端端的茶简化为解渴的饮料,就觉得可惜。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无奈,说是喝茶,结果只见数片茶叶在一大杯温水里久久不能舒展开来,茶汤淡而无味,实在不忍心喝。

人对自己爱的东西总是愿意善待,我对茶也是如此。喝茶和品茶对我来说区别是清楚的。日常忙碌时只能喝茶,有闲暇有心境时则一定要品茶。喝茶人人都会,品茶则不同,品茶讲究的是品味,是氛围、心境和美感。闲来品茶,闲暇是时间上的保证,闲怡的是内心的状态。倘若这时能有亲人相伴,或是知己共饮,那该是多么惬意呀!

说起惬意的品茶,不久前我刚好有过一次难忘的体验。

Full story »

游茫荡山

by  

题记:壬辰年新春回国探亲,专程到南平探望舅舅一家,亦想满足一个愿望:看看享有“福建的庐山”之称的茫荡山。其实我想看茫荡山,不仅仅是因为其“十里清溪、百仞壁立、千层台阶、万木深蔚”的美景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更主要的原因是这座山对我的老妖弟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驾车上山,或观景、或远足、或吸氧、或阅读,风雨无阻,乐在其中,还戏称茫荡山为自己的修炼之地。我好奇,想亲眼看看这座奇山的魅力,故一回家就在电话里求他带我上山修炼一次。这样,就有了我们2月11日的茫荡山之行。

出行回来,有了这首诗。

新雨涤茫荡,
雾浓道迷离。
蜿蜒盘山绕,
缥缈人渐稀。
坡滑岩壁峭,
涧深山泉急。
奇树染翠色,
清风醉人栖。
泊车旧亭下,
驻足摄佳丽。
松生俊杰风,
竹舞潇湘笛。
坎口石阶滑,
孤庙残香弥。
奇峰叠嶂处,
雾海晚潮起。
老歌忆往事,
新书慰孤寂。
贤弟修炼处,
愚姐悟禅意。

Full story »

他沐浴着小尖山的风雨走来——读上官建云《我和我的一家》有感

by  


zhiyouren

《我和我的一家》对我来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说其特别原因有三:其一,这本书的作者上官建云是我的四叔;其二,这本书是作者自己出版发行,第一批发行印数只有10本,所以很珍贵;其三,这本书是堂妹远道从大洋那边千里迢迢专门为我带来的礼物。

去年初,当我从堂妹手中接过这本书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记忆中四叔一直是搞技术的,是一名机械方面的工程师。2010年我回老家探亲,亲眼看到他退休后创作的一些山核桃和根雕作品,才知道原来他在艺术方面也很有灵性。那次见面,不曾听说他在写书,怎么一转眼,才半年多工夫,这么厚一本,近20万字的回忆录就装订成册了。原来四叔有文学细胞,还喜欢舞文弄墨。自己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看来我是真的不了解四叔呀!

沉甸甸的回忆录捧在手上,我一眼就被封面吸引了。这不是老家横河的十八罗汉山么?记得,2010年4月24日那天在老家,站在苇园坪的高坡上,四叔指点我看过十八罗汉山。我拍过几张十八罗汉山的照片,可惜那天刚下过雨,镜头里的山总是灰蒙蒙的。

其实,我在远离老家的地方长大,中学毕业后只身回过一次老家,难怪几十年来老家的山水在脑海里总像蒙着一层薄雾般不清晰。记得爸爸在世时说起四叔总是叫他小天,我问过爸爸四叔为什么随奶奶的姓,这才知道他一落地就被上官家领养了。这几十年间,我断断续续零星从爸爸妈妈的口中也听到不少四叔和四叔一家的故事,对他的聪慧善良、勤奋上进是知道的。虽然照片上见过,还是有缺乏交流的遗憾。直到2010年4月回老家探亲才第一次见面。说来奇怪,初次见面却好像早就见过无数次一样,丝毫也不觉得陌生。我还喜欢看他和三叔坐在一起的场景,那样的场景总会让我想起爸爸。在我看来,三叔和爸爸更多是形似,四叔和爸爸更多是神似。在那样的瞬间,我油然会从心底升起一种渴望向父辈倾诉的冲动。现在,四叔的回忆录就在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要一睹为快。

Full story »

2011岁末致友人

by  


zhiyouren

亲爱的朋友:

您好!

人生之旅真的常常会有巧合。

去年圣诞新年期间,为了女儿搬迁,我们曾忙碌地奔波在行旅中,冒着大风雪开车到了重雪灾后的纽约,协助她完成了进军纽约之旅。那一次我以为自己多年来辅助搬迁的重任可以卸下了。不料,今年圣诞新年期间,又是为了女儿搬迁,我们再一次忙碌地奔波在行旅中。较之去年,这次搬迁的路程更远,任务更重。说路程远,是因为从纽约到旧金山全程有4000多英里,横贯了美国东西海岸;说任务重,是因为我不能同行走完全程,而品山将独自携带女儿、加之女儿的爱犬和小猫走完这一趟颇有挑战性的长途。这趟行旅要面对的未知数很多,不仅有严冬恶劣气候的挑战,还有翻越重重高山的艰险和穿越荒芜沙漠地带的无助。这几天,我是人在家里,心系路上。此刻,我一边敲击着键盘写着这份年度报告,一边等着品山和女儿在途中不时给我发来的短信。想想,我这里窗外正飘落着雪花,他们那里窗外正掠过沙漠景观,此情此景是不是也很入画?

也许真的是有气场一说。2010年最后一个夜晚,我和品山脚踏冰雪,冒着严寒,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外围走了一圈又一圈,为的是能找到最佳立足点,在倒计时那一刻亲眼目睹大球落下时的景观。可惜,无处不在的警察叔叔和拥挤不堪的人流无情地把我们置困在一个看不见大球落下的街口。错过了球是遗憾,置身于五彩的灯海和喧嚣的人流中,那颇有震撼力的气场还是穿透我们御寒的冬衣,让我们热身进入2011年。

热身进入新年,身心状态都比较好,这一年我们在行旅中的日子也多。

Full story »

北美风情民俗之四:入秋即兴逛椒市

by  

在北美,今年9月23日是入秋的第一天(1st Day Of Autumn),12月22日才是入冬的第一天(1st Day Of Winter)。这种季节的划分要比中国传统的农历晚了许多,因为这里人们通用公历。

今年的秋季真有些反常,雨水特别多,入秋以来几乎就没断过雨。天高气爽的金秋不知躲哪儿去了?一场一场的秋雨带来层层寒意,秋凉的清爽好像一下子就被秋雨荡涤无遗。9月的最后一天,我被秋雨浇得烦闷,瑟瑟中突然惦记起诱人的香辣手工面、热气腾腾的麻辣火锅,还有麻辣豆腐、香辣肉丝等等,都是跟辣椒有关的美食。美食馋人,一旦兴起,哪能自己扫自己的兴?这么一想,车子就直奔那家卖本地农场品为主的超市去了。

逛椒市,今天咱就围着辣椒柜台多转几圈,也好把形形色色的椒琢磨琢磨。心里这么想着,人已经进了店里。
 
哇!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开眼。瞧眼前这些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椒,各有其名琳琅满目,一下子那能分得清,记得全?我好好琢磨了一番,仔细辨别各种椒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对照其名又做了笔记,拍了照片,这么一学习,还真是长了知识。

看看,是不是很可人?

图1:
meishi

Full story »

中秋月,一场特殊的中国民乐演奏会剪影

by  

图1:音乐会的广告和节目单。jieri

Full story »

养鸡手记四:鸡舍扩建工程完工了!

by  

最初养鸡时,并没有想到为这些鸡,我们会启动这么多期的鸡屋建设工程。

早些时候,搭建的鸡屋是鸡舍的第一期工程。不久后,我们在鸡屋的后面搭建了两个各自独立又互相连接的活动区域,算是鸡舍的第二期工程。最近,因为鸡开始下蛋了,为了它们有安全而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又为它们启动了第三期工程,搭建了餐厅和生蛋工作室。来访的朋友们看了后都说我们家的鸡真的是幸福鸡、健康鸡、快乐鸡。

图1:用零星的时间把新鸡屋所有的部件都做好,选一个好天气来组装。 yangji

Full story »

我的西葫芦玉米糕

by  

今年雨水较多,可能是因为土壤里的养分被雨水冲刷太过的缘故,有不少菜友抱怨地里的菜蔬长得不好;可我们的菜地因为下的基肥比较足,又开发了一些阳光充足的新地,所以长势还很旺盛。尤其是西葫芦较之往年大不相同,种了8棵苗,这是历年来种得最多的一次。因为阳光充足都长得很喜人,每天都要采摘好几个瓜,哪儿吃得过来?只好变着花样吃,隔几天再忙不迭给同事和朋友们分送分送。其实,分享原本也是我们耕种的乐趣之一。

变着花样吃西葫芦,经过几次尝试,我的西葫芦玉米糕成功了!

西葫芦玉米糕的特点是:营养健康、工艺简单、烤制快捷、美观好吃,冷热皆宜,携带方便,是绝佳的营养早餐。

这一段时间,地里的西葫芦收成源源不断,我每隔两天就烤一次西葫芦玉米糕,完全不买早餐面包了。一杯豆奶(或者一个荷包蛋),配上两块西葫芦玉米糕,早餐问题就解决了。真好,自己觉得值得向大家推荐。

请看:

图1:我的西葫芦玉米糕。 meishi

Full story »

1 ... 19 20 21 ...22 ... 24 ...26 ...27 28 29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