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乡的地方

by  

他,刚刚跨出大学的校门,就来到闽北山区一所偏僻的公社中学,开始了教师的生涯。从远离家乡的地方,他寄来了一组生活的剪影。

校园

在家,幻想过多少幅校园图呀!甚至连她也帮着构思。

一落脚,只见到一幢小楼,几排平房,小小的一个操场。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背依青山,脚绕溪流。这便是迎接我的校园。

第一天,看它小得可怜,无名的失望抓住了一颗年轻的心。久了,却看出它深广无边,工作的喜悦叩响希望的心弦。

溪水

哗、哗、哗...小溪日夜唱着歌。

在家时,为寻找这歌声,曾有过激动人心的郊游。今天,这歌声呵,怎么就唱得人失眠?

Full story »

点燃的蜡烛

by  

 [前面的话]:这篇“点燃的蜡烛”写于1982年,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之一。那点燃的烛光早已熄灭,记忆中的红烛还是明亮而温热的。

(一)

点燃的蜡烛,红的、白的...
在孩提时代的记忆里,烛光,伴着祭祖的虔诚、节日的喜庆、红白大事的欢乐与悲哀。
 

(二)

点燃的蜡烛,跳动着迷人的梦...
已经十几年了,我的心还会重温起那一次热烈、迷人的班会。“你最崇拜谁?”这个题目,引发了少年们多少美丽的幻想啊!工程师、飞行员、勘探者、歌唱家、将军、诗人。唯有她,一个教师的女儿,平静地说出她的崇拜者:教师。
我深深地被震动了。一道异样的烛光投射到我的心底。
 

zhuguang

(三)

点燃的蜡烛,默默地淌着泪...
要分手了!没有想到,大学生活结束时,我和那位同窗四年的贽友是这样告别的。
北国。一个冬的黎明。寝室的桌上燃起两支红烛,灼热着惜别的心。我们谁也不看谁,四只眼睛却同映着烛光。许久,红烛流满了蜡泪。我们提起行李走出门去。没有回头,晨曦中,我们上路了。
怀揣着那黎明中的烛光,她去西北,我回到了南国故乡。
 

Full story »

小河滩的笑

by  

[前面的话]:今天整理旧作,无意中发现了几篇二十多年前的习作。这篇“小河滩的笑”是1982年写的,那时自己刚刚走出校门不久。重读旧作,我好像看见了自己已经远去的年轻时的身影,还有那曾经充满梦幻和理想的心。几天前刚刚过完生日,把几篇旧作放在博客上,纪念自己逝去的青春岁月。

[题记]:女儿寄宿在学校,一回家来,总是兴致勃勃地告诉我学校的生活,描述那绕着校园前面流淌着的小河,那笑着的小河滩。

(一)

“妈妈,迎着严冬的晨风,你曾去过苏醒的小河滩吗?

“厚厚的雾,象一床白色松软的团花缎被盖在小河身上;飘动浮游的雾气,象飞来的云翼为小河插上梦的翅膀。小河还在熟睡,同学们跑步来到了河滩。

“琅琅书声,惊动了恬静的温床,打断了梦的遐想,唤醒了冬的小河,在河滩上欢快地追逐,碰撞起阵阵声浪。”:)

听着女儿...我看见小河滩露出明朗的笑。

Full story »

自己动手做酸奶

by  

因为我们全家对鲜奶中的乳糖都有些过敏,喝了鲜奶后常常出现腹泻、腹呜、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不喝牛奶又担心会缺钙,所以就想到了吃酸奶。

查了资料,说是:“新鲜的酸奶中存在乳糖酶活性,促进乳糖的分解,防止乳糖不耐症,因此,乳糖酶不充足的人,可以安心食用。”另外,说到吃酸奶的益处,主要归结四点。一是酸奶中含有3-3羟一3甲基戊二酸和乳酸,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二是酸奶中产生的有机酸可增加肠蠕动,刺激胃液分泌,对便秘和细菌性腹泻有预防作用;三是酸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2)和丰富的氨基酸,有助于润肤、明目、固齿、健发;其四酸奶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

读了这样的资料,酸奶就不能不吃了。以前总是买着吃,每小罐平均0.5美元,经常换不同的品种吃,总是不习惯水果口味的,觉得太甜些。一次,看到东欧的同事自己做奶酪,也得到她的指点可以自己做酸奶,于是就开始自己动手做起来,效果果然很好。自己做原味的酸奶,没有那些外加的甜味,只有自然的奶香,很和我们的口味。不仅如此,从经济角度看也很合适。买一加仑牛奶,留出2杯蒸馒头,剩下的奶还可以做18小罐的酸奶。嘿嘿,一拨拉算盘就知道自己又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啦!

我们做酸奶的步骤如下:

买一罐一加仑的鲜奶和一小罐原味活性酸奶(第1次做时买酸奶,以后就不要买了,用自己留起来的酸奶做种),注意一定要看清楚标签,必须是活性的。
meishi

Full story »

我和迈克尔·杰克逊

by  

昨天,听说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1958.8.29--2009.6.25)逝世了,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

1972年,当他得助于一只宠物老鼠的灵感,成功地发行了第一支冠军单曲《Ben》时,我还住在一个遥远而封闭的东方大国,正随着从省城发配到农村的父母,孤独地落户在一个陌生的山城里,自然不可能听到“杰克逊五兄弟”的歌声。

1989年,当他的音乐录影带《Thriller 》被推崇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录影带”时,我才刚刚踏上这个流行音乐之王(the King of Pop)的故土,对这个巨星级的人物一无所知。

第一次听到他的歌是在1994年。那时,我在滨州一家公司打工,与一位黑人共事。这大个子男人,每天来上班总是喷了很呛人的香水,头上带着耳机,扭臀踢腿,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样子,有时跟他说话都很费劲。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他在听什么,他摘下耳机递过来说:“听,Michael Jackson!”我支起耳朵凑过去,只听见一个高扬的声音在不断吟唱着:"Keep on with the force don't stop /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继续下去不要停/直到你满足为止),我转身看身边这位大个子已经又舞动起来了。

“谁是Michael Jackson?”我问。

“天哪!还有人不知道谁是Michael Jackson!”他瞪大了眼睛冲我嚷嚷。

我脸都不红地追问“喂,你告不告诉我呀,谁是Michael Jackson?”

看我一脸无辜,他才收起耳机,清清嗓子说“嘿,你不是从印第安纳过来的吗?不知道Michael Jackson?不应该呀,不应该呀!那里可是他的故乡。”

看他又在卖关子,我打算走人,他这才言归正传,说了好些迈克尔·杰克逊的事。接着几天,他又带了歌王另外的一些歌让我听。不过说真的,那时我英文不好,又忙于生计,对摇滚乐所知甚少,根本谈不上品味欣赏英文歌。

Full story »

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

by  

[收藏记录]:我在不久前的一篇博文“墙、鸡蛋和回家的路”中,提到湖北籍作家野夫因其“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荣获中国当代网络散文大奖的事。今天重读此文,心依然揪得紧紧的。现在,网络文学很流行,浏览了一些,对那些迎合猎奇心理的雇佣写手不敢恭维,只是读野夫这样饱蘸血和泪的文字,从心底流出来的文字才会被彻底征服。

虽然觉得沉重,还是喜欢常常读。这样的文字会净化灵魂和心灵,故录此分享。

这是一篇萦怀于心而又一直不敢动笔的文章。是心中绷得太紧以至于怕轻轻一抚就砉然断裂的弦丝。却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于无数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祇须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尘世这一点点虚妄的自足。

又是江南飞霜的时节了,秋水生凉,寒气渐沉。整整10年了,身寄北国的我仍是不敢重回那一段冰冷的水域,不敢也不欲去想像我投江失踪的母亲,至今仍暴尸于哪一片月光下……

从母亲到晚年仍保持的决绝个性里,我相信她成为"右派"是一件必然的事。这样说并非基于纯粹的宿命观,而是指她诞生之初,血质里就被刻上了她父亲的烙印。她一生都在努力企图剪断她与那个"国军"将领的血缘联系,却终归徒劳无获。

我外祖母是江汉平原的大家闺秀,其父在民初留学扶桑8年,归国赴任甘肃省高法院长前,决定与天门望族刘家结为姻亲——那时的刘家三少爷(我外祖父)正成为黄埔八期的士官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可能存在过的短暂幸福之后,作为战祸频仍年代的军人之妻,外祖母便带着我的母亲步入了她的孤独一生。

Full story »

郁闷

by  

nuanfang

郁闷两天了。

这几天我们外出,去帮助女儿搬家,忙得精疲力尽,没空想美食,每天胡乱填填肚子,指望安顿好女儿再回家做好吃的。

前天傍晚,天擦黑时回到家。车子熄火,老农顾不上卸车就直奔菜园子而去,接着传来他提高的嗓音:“鹿又进菜园子了!”我一边卸车,一边搭腔:“是鹿吗?损失大不大?”“莴笋去了一半,像是鹿干的。”老农过来报告了损失,忿忿又进了菜园子。

莴笋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绿叶菜,好种,也好吃,所以我们年年都种。几年前,曾经发生过两起鹿跳进菜园子的事,我们先后加高了两次篱笆,而后这种事故就没有再发生了。

顾不上美食,那天晚上老农忙着修篱笆,在可疑处又加了些竹竿。

第二天傍晚,老农下班后悠悠地进了菜园子,想先视察一下再去割草地。不料,看那畦莴笋禁有些糊涂了,怎么看都觉得莴笋又受到了袭击。怎么可能呢?老农以为自己眼睛昏花,忙回来叫了我这农妇去验证。可不是吗,好些头天还健壮挺拔的身姿没了,秃头断腰的多出了不少。把垂头丧气的老农支去割草地,我这农妇亲自上阵细细检查篱笆。

“哈,原来在这儿!”我招呼割草地的老农来看。只见靠近那畦莴笋的篱笆边,地上有几个不知是什么动物打的洞,另外,还发现有一处篱笆的底部缝隙太大,兔子可能会钻进来。于是,我修补了篱笆底部,又沿着篱笆把那些可疑的洞全都填上了石头和土。信心百倍我对老农说:“放心吧,不会有事啦!”

Full story »

搭建庭院温室

by  

nuanfang

在一个老农当领导的经济实体中,“奔小康之路”着眼于耕种是顺理成章的;在一个传统模式的家庭结构中,本质上演绎着“夫唱妇随”的曲调也是自然的。所以,尽管我们的后院已经有了一块不大不小的自留地,尽管我这半个农妇的耕种热情不如当领导的老农那般高涨,我们家的“奔小康实施工程”还是决定争取在耕种上多做文章,大做文章,做好文章。

基于多年耕种后院自留地的经验和教训,在我们这北纬40多度的寒冷地带,4月中旬下雪,五月中旬有霜冻一点儿都不奇怪,要靠耕种奔小康,关键的问题在于延长耕种的季节。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想起了“与天斗其乐无穷”的名言,于是,想到了动手搭建一个庭院温室。

其实,关于搭建温室的话题我们已经提了好几年了。去年入冬前,我们还设想过几种不同的搭建办法,甚至买回一些材料做了小规模的尝试,因为不理想,也就半途而废了。今年春天,老农很早就开始在家里育苗。4月底,见一些菜苗长势喜人,他就忘乎所以,早早把菜苗种到了地里。不料,五月中旬,一晚上的低温,把那些小苗打的奄奄一息。这件事终于促成了我们家庭院温室计划的实施。

家庭会议通过了搭建温室的计划。接下来的问题是:搭建一个什么样的温室?

通过一番调查研究,老农自信地提出应该聚焦在以色列人设计的小型温室上。纵观全球,虽然日本、美国、荷兰等一些国家的温室技术也很发达,但以色列人生长在土地贫瘠、干旱缺水的地带,他们在温室设计、滴灌系统、无土栽培等方面都有独领世界潮流的能力和成就。他们设计的小型温室在我们祖国大陆生产,结构巧妙、外型简朴、价格也很合理。货比三家后,我们终于从网上购买到一个6x8英尺大小的小型温室。

Full story »

心系故土奔小康

by  

我身居异邦,心系故土,每每关注大洋彼岸故国家园的父老乡亲都在忙碌什么。时时关注,耳濡目染,印象深刻的是“小康目标”。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老的诗集《诗经.民劳》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翻阅《辞海》,解为:“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上网阅读,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问答:

问:请描绘出你的家乡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生活。
答:小康——娶老婆,生孩子,喝酒吃肉,傻笑,合家欢乐,不思进取,乐不思蜀......

我憨笑无言。

撇开古老的《诗经》不谈,记得,故国那边讲小康也有近30年了。都说那一位老人是“小康”的引人。因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他最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从那以后,举国上下三步走的目标明确了。这就是: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三步,自然只是宏图概略,接着,一届又一届的领导人,研读总设计师规划的蓝图,细心制定出更具体、更周密、更可行、更有效、更切合实际的小康目标实现规划。由此,也生发出无数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学习研讨这一划时代的课题;更由此,引伸出各行各业全民学习、理解、贯彻小康目标实现规划的和谐局面。

我注意到,故国那边对“小康”课题的研究早就超出了《诗经》纯朴的歌咏,是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了。比如光是提法就有多种多样:“小康目标”、“小康水平”、“总体小康”、“低水平的小康”、“全面的小康”、“初步达到小康水平”、“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再比如:有学者试图澄清“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专家刻意解说“根据质量互变规律分析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一些政客根据自己从政的经验和需要,任意解说发挥当地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林林总总,无法一一道尽。

Full story »

墙、鸡蛋和回家的路

by  

20年前发生的事情,不管愿意不愿意面对,去不去面对,让不让面对,忍心不忍心去面对,那事情本身都已经成为历史。

凡已经成为历史的事情,不管愿意不愿意面对,不管什么时候面对,总有一天是要面对的。

哪一天才能去面对?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历史还会是历史。

历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的真实性,没有人会有什么超常的力量可以改变历史的真实。也许,在历史的舞台上,权势们会设法挂起色彩斑斓的帷幕;也许,在历史的舞台上,演员们会倾力施展以假乱真的演技;但是,当帷幕落下,戏场散去后,历史的真相终将还原。历史戏剧,毕竟还只是戏剧;观众只能以看戏的心态来解读舞台上的历史,而在谈到真正的历史时,就会从看戏的心态中走出来,还原研讨历史的本身。

20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旅程来说是无疑是漫长的,然而对历史来说,也许还很短暂;因而,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时间老人的超常能力,还原历史真相的超常能力。

可能许多人都听说过,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在以色列总统面前谴责了以色列对迦萨的军事行动。他的获奖演辞中有这样的话最为动人“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一方。”

近日,读到有关湖北籍作家野夫的报道。一是野夫因其“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荣获中国当代网络散文大奖;二是野夫获得了第9届,即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在为他高兴的同时,也深为他这20 年来遭友人陷阱,被捕判刑,家破人亡的坎坷遭遇心痛。野夫在他的获奖感言中,提到并引用了村上春树先生关于墙和鸡蛋的那段话。“我们都只是一枚面对体制高墙的脆弱鸡蛋,无论怎么看,我们都毫无胜算。战胜它的唯一可能,只来自于我们全心相信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相信灵魂的彼此融合所能产生的温暖。我们不能允许体制剥削我们,不能允许体制自行其道。体制并未创造我们——而是我们创造了体制。高大坚硬冷酷的体制,谋害封杀了众多铁骨铮铮的天才。然而,碧草从中埋猛士,白云深处有遗贤。没有任何一面墙,足以永久遮蔽众生头顶之莽莽青天。”读到这里,我真正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

Full story »

1 ... 31 32 33 ...34 ... 36 ...38 ...39 40 41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