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长安山诗笺拾零" or "散曲剪辑"
罗宾鸟育儿观察手记
草莓篮
【题记:开春,讨论今年耕种计划时,咱家老农提起去年种的草莓连芽都没有发出来,究其原因可能是种的太迟,错过了季节,便提议今年可以再尝试一次,早一点儿种。果然,四月就种在花盆里,放在暖房里发芽,现在长势很好。另外,又买了一盆草莓吊篮,吊在后院的棚架上。这些日子,这盆草莓篮也越长越好,开了花,有几个草莓都已经红了。我坐在屋里吃饭、读书,隔着纱窗和玻璃就能看见草莓的花和果,看见来采花蜜的小蜜,很是惬意。记得一日刮风,草莓篮不时在风中摇晃,一阵光影略过,老农隔窗望去,以为是鸟儿来吃草莓,急忙查看,才知道是虚惊一场,甚是有趣。我有感耕种之乐,故作这首七律“草莓篮”记之。看来,今年有望吃到自己种的草莓了。】
碧树斜阳绿满筐,
白花红果草莓香。
花牵小蜜丛中戏,
叶逗彩蝶藤里忙。
影动心忧馋鸟扰,
窗开臂感阵风凉。
老翁自嘲昏花眼,
窃喜收成可品尝。
【注:试用七律正格仄起式,押下平七阳韵。】
故园寒梅入梦来
说到鼓山,古往今来赏梅都是一大景观。
古人赏梅,主要在梅里一带。梅里位于涌泉寺西南方向钵盂峰前,因历史上遍植梅花而得名,据说,鼓山梅里景区的名称,是取自“梅花故里”之意。今天,在岩梅古台的游记石刻上,我们仍然可以读到“倚岩傍屋梅千树,岁上临冬竞放开”的诗句,让我们想象300百多年前古梅树繁花盛开的美景。今人赏梅,除了观赏保留下来的古梅树外,又有了新的去处,最主要的是“相怀梅园”。
“相怀梅园”是2011年新建的赏梅园,占地20余亩,种有2000多株的梅花,有朱砂梅、宫粉梅、美人梅和绿萼梅等。这些花树是由台湾同胞刘介宙和陈东和两位先生共同捐赠的。刘老先生说他最初萌发赠梅的想法是在2006年,他想在鼓山建梅园,能传承石鼓名山自古就有的观江赏梅吟诗作画的历史。现在,刘老先生圆了心愿,新梅园的美景正在不断完善中。2012年2月我和LD回家探亲时,专程去游了梅园,虽然去早了,离开花的繁盛期大约还有两周左右的时间;但梅园里那些蓄势待发的花枝还是很有韵味,让我们有念想,心里惦记着有机会时再来看看。
其实一直都很想
[题记:]近日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张图片,这是Y城一片新开发区的蓝图,很美。也就是这张图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因为这片开发区曾经是一个校园,而那时年轻的我曾经在这里执教过。30年弹指一挥间,旧貌变新颜。新的蓝图很漂亮,不知为什么,我却有一点儿失落的伤感。
其实一直都很想--
重新漫步在那个曾经熟悉,继而陌生的校园;无论四季中的任何一个夜晚,只要有月色、山风、花香和虫鸣。
月色流淌,或朦胧或清朗,轻轻踏上去,诗意漫漫;山风吹过,或高吟或呢喃,细细听起来,情韵幽长;花香袭来,或清淡或浓郁,深深吸口气,神清气爽;虫声悦耳,或低语或长鸣,潜心和上拍,趣味盎然。
其实一直都很想--
重新走进那间曾经留下笑语和足迹的课堂;无论四季中的任何一个夜晚,只要有灯光、书桌、粉笔和黑板。
灯光下,最难忘的是凝神书卷的剪影;书桌旁,最惬意的是奋笔疾书的酣畅;讲台上,文思随着欢快的笔触在黑板上跳跃;讲台下,目光追着跳跃的文思像星星般明亮。
拾起金秋的书签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
这是一家医院,医院里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的一边是明亮的窗户,太阳有节奏地伸进手来,把光均匀柔和地洒满长廊,投在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另一边是洁白的墙壁,墙上挂着12幅图画,向人们展示着当地艺术博物馆部分最著名的绘画收藏,赏心悦目,又岂止是“舒服”二字可以言表?
清冷的一天,我来医院看病,正拖着疲惫的脚步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见前方正是这条长长的走廊。哇,好美!我忍不住加快脚步朝长廊走去。很奇怪,脚下居然轻松了许多。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在一幅幅名画前驻足、定睛观赏、流连徘徊;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翩翩思绪涂满美丽的色彩,一次次穿越了世纪;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走过窗前、走过原野、走过山川、走过森林;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喝咖啡、读书、交友会客、还观赏一池变幻的荷花;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最灿烂的阳光;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精神为之一振,病体奇迹般地恢复着元气;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深深感谢那些把不朽的艺术精品送到医院里来的人们;
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我多么希望故国家园的人们也能享受到这样高层次的文明。
游茫荡山
题记:壬辰年新春回国探亲,专程到南平探望舅舅一家,亦想满足一个愿望:看看享有“福建的庐山”之称的茫荡山。其实我想看茫荡山,不仅仅是因为其“十里清溪、百仞壁立、千层台阶、万木深蔚”的美景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文化底蕴;更主要的原因是这座山对我的老妖弟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驾车上山,或观景、或远足、或吸氧、或阅读,风雨无阻,乐在其中,还戏称茫荡山为自己的修炼之地。我好奇,想亲眼看看这座奇山的魅力,故一回家就在电话里求他带我上山修炼一次。这样,就有了我们2月11日的茫荡山之行。
出行回来,有了这首诗。
新雨涤茫荡,
雾浓道迷离。
蜿蜒盘山绕,
缥缈人渐稀。
坡滑岩壁峭,
涧深山泉急。
奇树染翠色,
清风醉人栖。
泊车旧亭下,
驻足摄佳丽。
松生俊杰风,
竹舞潇湘笛。
坎口石阶滑,
孤庙残香弥。
奇峰叠嶂处,
雾海晚潮起。
老歌忆往事,
新书慰孤寂。
贤弟修炼处,
愚姐悟禅意。
渡船晨夕
(一)
晨曦。渡口。一支古老的小船。
吱呀呀,浆和橹唱起了歌;沙沙沙,梨树林唱起了歌;哗哗哗,山溪水唱起了歌。
老艄公低哑的嗓音,伴着这渡口晨曲也在轻轻地唱,唱着…唱着…
唱得峰峦撩开了雾的轻纱,唱得天边乐红了脸颊。唱醒了渡口伸往村庄的小路。
(二)
小路,一条窄窄的石板小路。
从渡口望去,仿佛有人从清澈的溪流里,拉出一条白练,沿着溪畔,沿着山坡,弯弯曲曲地牵往远处的村庄。
从村庄那头----走来赶集的王家妯娌,走来卖猪的孙家老汉,走来为女儿办嫁妆的李二婶,走来去公社买砖瓦的赵大富……
像珍珠,一串串欢声笑语沿着小路洒向渡口, 洒向老艄公的渡船。
(三)
渡船,缓缓离开这绿影婆娑的岸。橹浆,轻轻地拨弄着水中的梨树林。
是谁,又拉开这说不完的梨园的话题----
远离家乡的地方
他,刚刚跨出大学的校门,就来到闽北山区一所偏僻的公社中学,开始了教师的生涯。从远离家乡的地方,他寄来了一组生活的剪影。
校园
在家,幻想过多少幅校园图呀!甚至连她也帮着构思。
一落脚,只见到一幢小楼,几排平房,小小的一个操场。没有大门,也没有围墙。背依青山,脚绕溪流。这便是迎接我的校园。
第一天,看它小得可怜,无名的失望抓住了一颗年轻的心。久了,却看出它深广无边,工作的喜悦叩响希望的心弦。
溪水
哗、哗、哗...小溪日夜唱着歌。
在家时,为寻找这歌声,曾有过激动人心的郊游。今天,这歌声呵,怎么就唱得人失眠?
点燃的蜡烛
[前面的话]:这篇“点燃的蜡烛”写于1982年,也是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之一。那点燃的烛光早已熄灭,记忆中的红烛还是明亮而温热的。
点燃的蜡烛,红的、白的...
在孩提时代的记忆里,烛光,伴着祭祖的虔诚、节日的喜庆、红白大事的欢乐与悲哀。
点燃的蜡烛,跳动着迷人的梦...
已经十几年了,我的心还会重温起那一次热烈、迷人的班会。“你最崇拜谁?”这个题目,引发了少年们多少美丽的幻想啊!工程师、飞行员、勘探者、歌唱家、将军、诗人。唯有她,一个教师的女儿,平静地说出她的崇拜者:教师。
我深深地被震动了。一道异样的烛光投射到我的心底。
点燃的蜡烛,默默地淌着泪...
要分手了!没有想到,大学生活结束时,我和那位同窗四年的贽友是这样告别的。
北国。一个冬的黎明。寝室的桌上燃起两支红烛,灼热着惜别的心。我们谁也不看谁,四只眼睛却同映着烛光。许久,红烛流满了蜡泪。我们提起行李走出门去。没有回头,晨曦中,我们上路了。
怀揣着那黎明中的烛光,她去西北,我回到了南国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