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恒禾书海漫游"
我们的《春聆秋歌》
我们的《春聆秋歌》问世了!作为我们纪念文集《春风秋水》的姐妹篇,《春聆秋歌》是同窗李勇君倾心制作的一个精彩影视短片。在这个18分钟的影视短片中,他集同学们146张老照片,35张历史和风光照片,若干视频和8段音乐,配之简洁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展现了不仅是我们福建师大中文系77级同学校园生活的集锦,也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群怀有梦想的学子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段难忘经历。
这是一个脱俗的校园生活集锦,是一段有历史厚重感和未来延展力的往事回忆。在谈到制作过程时,他说自己“因泪流满面几度中断暂停”。在提及制作的想法时,他说,为了让后世了解这一段历史,“这件事再困难都要坚持去做” ,“要用史诗般的艺术去歌颂。” 我想,正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份深情,有这样一种使命感,加之深厚的美学修养和过人的艺术才华,才使得最终奉献出来的作品如此精彩,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圣诞节那天早晨,我收到李勇君通过网路送来影视短片《春聆秋歌》(压缩版)。当音乐响起,在电视大屏幕上看见汹涌的浪潮、融化的寒冰,破土的春花顿觉春风扑面而来。想起学姐惠珠说:“开篇就让人震撼,摄人心魄,逼得一口气看下去。” 真真是道出了同感。
老照片一张张推到眼前,宛如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四十年前的长安山。绿萝的斑影是在书写校史么?熟悉的图书馆、教学楼也已换了容颜。破旧的宿舍窗口,曾挂满滴水的衣服,也曾飘出台湾校园老歌的旋律。操场,今天看起来那么小,当年生龙活虎的运动健将们就在这儿大显身手,不知吸引了多少欣赏和崇拜的目光。《约会》的舞台、鲁迅作品朗诵会、生机勃勃的《蓓蕾》、青春的曼妙舞会,都是我们课后激情的释放。小组的学习、宿舍的闲聊、节日的聚餐、四季的郊游,荡漾的都是我们的欢声笑语。教育实习,激动中带着忐忑,宛如士兵出征前的演习。那么多精彩的瞬间,那么多青春的记忆,多好呀!”李勇君说:”所有同学的英姿都被编辑其中 一个不少。” 我细看每一个同学的照片,想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段故事的索引。这一段段往事,有些是自己熟悉的,有些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我们共同拥有了那一段时光,拥有了相同的一段经历;因而有了共同的话题,成了可以互相倾诉和倾听的朋友。听到学长福宝君感叹:“怀青葱于昔日,叹雪霜于斯时!” 我忍不住微笑,眼睛却是湿润了。
我翻看着一位位同窗的感言和点赞,深觉共鸣,摘录几段与大家分享。
班长干钦说:“《春聆秋歌》是一群文革后首届大学生的青春之歌。”
金秋说:“‘秋歌’是我的歌,当然也是大家的。”
何俊玉说:“一口气看完李勇传来的纪录片,亲切、震撼、感恩!”
永存君说:“唤醒了往事的回忆。李勇同学说制作过程中因泪流满面数度中断暂停,同感!”
学姐惠珠说:“你为七七级同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值得永久纪念的大好事,劳苦功高啊!”
浦松君赞叹:“小李真是奇才,怎么办到的啊!”
西涧君赞:“成绩斐然!”
富明君说:“这姿势(封面两位同学手指远方的姿势)是那个时代的经典。”
基于此等感言,我想虽然这个视频是出自李勇君之手,但也是我们大家的。
记得,晓慧君说《春风秋水》是“一个学校和一群人的故事,一群人和一个时代的回响”,我想借用这句话评其姐妹篇《春聆秋歌》也是恰当的。更令我感动的是,李勇君除了精心打造了纪念光盘《春聆秋歌》外,还考虑到现在电脑大多没有光盘驱动器的问题,又不辞辛苦编出压缩版,守着电脑近2小时通过网络为同学们传送压缩版的视频,使我远在大洋这边也能一睹为快。此外,在首发式的同一天,他还快速作出了《<春风秋水>首发式花絮》和《世上最美是母校》两个视频,用一双美的眼睛捕捉了长安山美的风景,用一个清澈的镜头聚焦同学们美的心灵。这样的分享,让不能亲临首发式现场的同学也能神游长安山了。
最后,我想用这段歌词作为结语,是一位学长送来的,听歌,温暖而感动。
昔日的相识怎能遗忘
一起渡过的那些时光
为了往昔的岁月
善意荡漾在我们心中
友谊依然,我的朋友
依然坚固而真实
我们会为这一切感到骄傲
将关爱赠予彼此
我们的心手相连 彼此忠诚
我们之间互助友爱
这美好的氛围直至永远
【我知道《春聆秋歌》已在网路上唱响,有人在看,有人在听。】
春聆秋歌-纪录片-高清视频-爱奇艺【12月25日上线 】
春聆秋歌-优酷网(中国领先的视频网站)【12月25日上线 】
https://youtu.be/MBH75tazE9s
我们的《春风秋水》
我们的《春风秋水》(上下卷)出版了!这一部集结了福建师大中文系77级同窗集体记忆的文集,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如愿出版了。
2018年12月23日,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春风秋水》首发仪式在长安山校区邵逸夫楼举行。这部1000多页92万字的文集,是由恩师孙绍振作序,著名书法家卢中南题写书名,同窗周涛任主编,三联出版社出版的。书名典出清人邓石如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名联。上卷分为两辑,回忆性散文“年花忆往”,文学创作类“艺海拾贝”;下卷亦分为两辑,学术论文类“学苑探骊”,教学札记类“杏坛毓秀”。这些文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个特殊群体--122名长安山学子40年来的心路历程,而我庆幸自己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
我们曾倾听改革风暴的第一声春雷,在那个春日集结长安山一起求学;我们又渴望追逐时代潮涌的浪花,在那个冬日挥别互道珍重。4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有缘相识,一起见证了青春;我们有缘牵挂,哪怕分散在天南海北;我们有缘重逢,尽管错过了15年、20年、30年。
笔端流出的应该是真情,白纸记录的应该是心语,书香飘出的应该是追求真知的热情,书签警醒的应该是珍惜同窗的你。我一直坚信:大学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拥有人文情怀最好的地方。有幸,我自己在生命的某一个阶段与这个群体相遇,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倚着书窗和大家一起看过文学的星河。这种深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随着蹉跎岁月的行旅更彰显了重要性。为此,不管我人生的行旅要翻过怎样的山丘,要探索怎样的幽径,要涉足怎样的溪流,要飞过怎样的海洋,长安山的书窗都是我最温暖的陪伴,长安山麓郁郁葱葱的绿都是我最深的相思。
有些很久不见的,错过的已成永远。曾经熟悉的身影,有的飘落成一片枫叶;有的定格成一朵林间的素百合,有的晕染成一抹雨后彩虹,有的勾勒成枝头沉思的鹰,还有的萦绕成一曲经典的老歌···看见他们的名字,鲜活的样子就都复活了。感谢记忆的珍藏,感谢书中一篇篇诗文字里行间真情的流淌。
这几天,我看见这样一部厚厚的书从这一双手传到那一双手。
这几天,我看见这样一部厚厚的书从这个书桌摆到那个书桌。
这几天,我看见这样一部厚厚的书从首发式红布下排上书架。
我问自己:这部书很重么?会有多重?
我又想:这么厚重的一部书会有人读完么?就好像我会叩问:历史的真相会有人关注么?
不管这部厚重的文集在别的书架上会不会落满尘土,与我是值得珍惜的。翻开它,翻开的就是自己青春的记忆;翻开它,翻开的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
恩师孙绍振在他“以七七级的名义”为题的序中写道:“从1960年从教至今,我已经与五十八届学子共享他们的青春年花。半个世纪以来,···并不是每一届都踏着徐志摩式轻轻的诗意的脚步,满面春风而来,潇洒挥手而去。最难忘的无疑是七七级,他们的生命经历了最严酷的磨砺,他们曾经失去寒窗的奋斗权力,在不下十载的迷茫中,抵抗着绝望,义无反顾的坚守,最后在几十分之一的淘汰性考试中胜出,每一个人都有一番惊天动魄的搏斗,荡气回肠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命运却打上了民族命运的共同···”
今日细读百感交集,记下这段心语祝贺《春风秋水》。
【至今,我看到的关于《春风秋水》的报道和书评】
《春风秋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文集》出版发行 (新华网 2018-12-21)
《春风秋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文集》出版发行 (人民网 2018-12-22)
《春风秋水:礼敬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师大中文系七七级文集》首发式在仓山师大举行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8-12-23)
《春风秋水:——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文集》出版发行 (中国家庭应急网 2018-12-22)
《春风秋水》在榕首发 李艳 王毅 (《福建日报》2018-12-24)
纪念文集 回首岁月 林洪(《泉州晚报》2018-12-24)
长安山麓的时代回响--读《春风秋水》 陈歆耕(《中华读书报》2018年12月26日)
长安山麓的时代回响--读《春风秋水》 陈歆耕(【今日头条】耕乐堂文化 2018年12月26日)
2015年我的阅读
读书是我最愉悦的人生体验。
台湾学者蒋勋对阅读有三个建议:第一"致广大而尽精致";第二“文学不见得只是文学”;第三“无所不在的阅读”。我非常喜欢他的建议,2015年远程听他讲座,也远程读他的书,几乎听完读完所有能找到的他的音频和文字书。由此生发开去,又有了更长的阅读书目,当然也就有了更有趣的阅读空间。
我喜欢书,喜欢读书;因为我相信:书能将个人生命的情怀提升到艺术的层面。
倒计时进入2016还有十五天,盘点一下2015年的阅读,列出书目备忘。
蒋勋系列阅读(12):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学史
美的沉思
孤独六讲
汉字书法之美
吴哥之美
生活十讲
生活美学
蒋勋破解梵高之谜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
蒋勋说红楼梦
蒋勋说唐诗
蒋勋说宋词
新版100本最佳青少年读物
【题记】2015年《时代》杂志发布新版100本最佳青少年读物,希望我花时间收集整理出来的这个中英文书目,能够帮助爱阅读的孩子们找到最好的书,并在阅读中享受美妙的时光。
100 Best young adult Books of All Time(前10本是TOP 10)
001 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兼职印度的绝对真实的日记 (Sherman Alexie)
002 Harry Potter (series)哈利·波特(J.K. Rowling.)
003 The Book Thief 偷书贼( Marcus Zusak)
004 A Wrinkle in Time 在时间皱纹(Madeleine L'Engle.)
005 Charlotte's Web 夏洛的网(E.B. White.)
006 Holes 孔( Louis Sachar.)
007 Matilda 明德 (Roald Dahl)
008 The Outsiders 局外人 (S.E. Hinton.)
009 The Phantom Tollbooth 幻影收费站 ( Norton Juster.)
010 The Giver 赐予者 ( Lois Lowry.)
011 Are You There God? It's Me, Margaret. 您是否有上帝吗? 是我,玛格丽特(Judy Blume.)
012 To Kill a Mockingbird 杀死一只知更鸟 (Harper Lee.)
2015年《时代》杂志发布新版100本最佳儿童绘本
【题记】:2015年1月19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OUR ALL-TIME FAVORITE BOOKS FOR YOUNG READERS。这个新书目包括了两个部分:TOP 10:YOUNG ADULT 和 TOP 10:CHILDREN;而实际上新书目是包括了100本最佳少儿读物和100本最佳儿童读物;只不过这200本的书目在杂志上不全,需要进入《时代》杂志的网站才能看见。近日,我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把100本最佳儿童读物的部分做了整理,除了查出这100本儿童精选绘本的中文书名外,还将其与纽约公共图书馆2014年的100本最佳儿童读物书单做了比较。发现这两个书单中同时上榜的有31本。在下面这个书单中,我将这31本书加上*号作为标志,供大家在选书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网上能查到各种100本最佳儿童读物书单的资料,但是有些缺憾是我想在这里弥补的,一是好些资料久无更新,比较陈旧;二是双语的比较少;三是排序比较杂乱。希望自己花时间做的这个最新的儿童绘本精品书目,能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准爸爸妈妈们,还有爷爷奶奶们、准爷爷奶奶们亲子阅读时提供便利。
100 Best Children's Books of All Time(前10本是TOP 10)
001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Sendak, Maurice)野兽园*
002 The Snowy Day (Keats, Ezra Jack)在下雪天*
003 Goodnight Moon (Brown, Margaret Wise)晚安,月亮*
004 Blueberries for Sal (McCloskey, Robert)小塞尔采蓝莓
005 Little Bear (Minarik, Else Holmelund)小熊的故事
006 Owl Moon (Yolen, Jane)月下看猫头鹰
007 The Giving Tree (Silverstein, Shel)爱心树
008 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 (Scieszka, Jon.)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009 Tuesday (Wiesner, David)疯狂的星期二
010 Where the Sidewalk Ends (Silverstein, Shel.)人行道的尽头
他沐浴着小尖山的风雨走来——读上官建云《我和我的一家》有感
《我和我的一家》对我来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说其特别原因有三:其一,这本书的作者上官建云是我的四叔;其二,这本书是作者自己出版发行,第一批发行印数只有10本,所以很珍贵;其三,这本书是堂妹远道从大洋那边千里迢迢专门为我带来的礼物。
去年初,当我从堂妹手中接过这本书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记忆中四叔一直是搞技术的,是一名机械方面的工程师。2010年我回老家探亲,亲眼看到他退休后创作的一些山核桃和根雕作品,才知道原来他在艺术方面也很有灵性。那次见面,不曾听说他在写书,怎么一转眼,才半年多工夫,这么厚一本,近20万字的回忆录就装订成册了。原来四叔有文学细胞,还喜欢舞文弄墨。自己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看来我是真的不了解四叔呀!
沉甸甸的回忆录捧在手上,我一眼就被封面吸引了。这不是老家横河的十八罗汉山么?记得,2010年4月24日那天在老家,站在苇园坪的高坡上,四叔指点我看过十八罗汉山。我拍过几张十八罗汉山的照片,可惜那天刚下过雨,镜头里的山总是灰蒙蒙的。
其实,我在远离老家的地方长大,中学毕业后只身回过一次老家,难怪几十年来老家的山水在脑海里总像蒙着一层薄雾般不清晰。记得爸爸在世时说起四叔总是叫他小天,我问过爸爸四叔为什么随奶奶的姓,这才知道他一落地就被上官家领养了。这几十年间,我断断续续零星从爸爸妈妈的口中也听到不少四叔和四叔一家的故事,对他的聪慧善良、勤奋上进是知道的。虽然照片上见过,还是有缺乏交流的遗憾。直到2010年4月回老家探亲才第一次见面。说来奇怪,初次见面却好像早就见过无数次一样,丝毫也不觉得陌生。我还喜欢看他和三叔坐在一起的场景,那样的场景总会让我想起爸爸。在我看来,三叔和爸爸更多是形似,四叔和爸爸更多是神似。在那样的瞬间,我油然会从心底升起一种渴望向父辈倾诉的冲动。现在,四叔的回忆录就在我的手中,我迫不及待要一睹为快。
“人生起落”的笔记
关于人生起落,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说不清,不容易达成共识的话题。人生起落浮浮沉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倾听和交流,应该都是有意义的。今日,有朋友转送来一个帖子,对人生的起落有不少积极豁达的看法,读来茅塞顿开,心旷神怡,有更上一层楼之感。从编辑时间上看,这应该是2003年的旧帖。这么多年了还在流传,证明了它的生命力。
下面是我的阅读和点评。
1.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儿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点评:保持距离是安全的。
2.生活的空间须借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感悟而扩展。重要的不是发生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而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点评:结局基于方法和态度。
3.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点评:最先闻到花香的人是幸运的。
有感圈子圈套
花三天时间,读完了王强的长篇小说圈子圈套三部曲(第一部战局篇;第二部谜局篇;第三部终局篇)。这年头事情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丰富,日子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不够用,读长篇小说真的是有点儿奢侈。这次之所以坐下来读,是因为这本书名气很响,2006年出版的,多年来热销不衰。被奉为职场武林秘籍,现代职场胜经,销售培训的教材。作者王强也因此被视为现代职场小说的开山鼻祖。
我好奇地翻开“战局篇”,头几章读来并不觉得出彩,文笔也一般,很想就放弃了;隐隐约约又觉得有股磁性把我抓住不放。也许是因为现代职场这一新鲜的主题吸引我,又读了几章,就有了渐入佳境的喜悦。进入第二部谜局篇,随着大型项目销售商战的深入,故事情节变得扑朔迷离,文字也变得精彩起来。究竟主人公的命运如何?项目的结局又如何呢?读到第三部终极篇时,我完完全全被吸引住了。“职场如圈子, 商场皆圈套”。圈套环环相扣,机变迭出,计谋重重,胜负难分。商场和职场的生死厮杀、巅峰对决,扣人心弦。待到终极篇结束时,我掩卷长叹,竟是意犹未尽。
青春是什么呢?
一直以为自己的青春逝去很久了,那些属于年青人的作品不会再打动自己这颗波澜不惊的心。看来,是错了。这两天我头戴耳机,边开车边听,边走路边听,边做饭边听,十几个小时,心情和思绪都被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牵走了。
今天,故事听完了,一群年轻人对青春的解读还萦绕在耳边,回味在心头。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种向往,一种过程,一种回望,一种怀念,是我们耗尽一切换来的略带忧伤的甜蜜回忆。”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书听完了,我对辛夷坞这位80后作家新领军人物不能不佩服。她独创的“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除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外,还有《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等,均长居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其所有作品皆被影视公司签约改编拍摄,被媒体和读者公认为华语界的“新感动天后”,也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影视剧作家。
对自己,这位当红的女作家是这样定义的:辛夷坞,办公室闲人,青春将逝未逝,业余爱好空白,聊以写文谋杀时间。无远大抱负,热衷一切小情小趣的事物,但并不迷恋。平生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感性,不较真;最大的缺点是明知故犯。
为了闪烁的星河——章子仲《北斗七星——沈祖棻的文学生涯》读后
(一)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由美国溪流出版社出的一本新书。书的封面是一片深邃的星空,衬托着明亮的北斗星。在这样引人遐思的背景上,镶嵌着一张黑白旧照片。一个秀气的年轻女子,微含笑意的双眸炯炯有神,仿佛注视着无限深远的星空,又仿佛是在与读者亲切对话。她是谁呢?我的视线落在了书名上:《北斗七星――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
沈祖棻,我心跳一下子加快了。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啊!1978年初,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从工厂进了大学,如愿以偿坐进了中文系的教室,被压抑多年的求知欲一下子得以释放,那份欣喜和快慰真的难以言表。那时修古典文学课,读唐诗、宋词、元曲,学得都很投入。同学间也暗暗地较着劲,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能把数千年的诗词典籍一下子都熟读得倒背如流。记不清多少个清晨,多少个黄昏,我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背古诗词。也许是性情使然,在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精品中,我自己更喜欢宋词,尤其是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的词。那时给我们上宋词的张文潜老师大约五、六十岁,很有学者气质,听说她对《红楼梦》颇有研究,不仅课讲得好,且有清雅的仪表,讲着悦耳的苏白普通话,很多同学都喜欢上她的课。